【摘 要】
:
目的:从2010-2020年中医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临床文献中进行挖掘,对中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希望为临床治疗头痛(偏头痛)提供思路。材料与方法:文献从中国知网(CNKI)收集关于中医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相关论述,检索期限为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以专业检索为检索入口,以“(SU=偏头痛OR SU=慢性偏头痛OR SU=无先兆偏头痛OR SU=典型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2010-2020年中医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临床文献中进行挖掘,对中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希望为临床治疗头痛(偏头痛)提供思路。材料与方法:文献从中国知网(CNKI)收集关于中医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相关论述,检索期限为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以专业检索为检索入口,以“(SU=偏头痛OR SU=慢性偏头痛OR SU=无先兆偏头痛OR SU=典型先兆偏头痛OR SU=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OR SU=脑干先兆偏头痛)AND(SU=头风OR SU=头痛)”为检索式进行初次检索,然后从结果中以“SU=中医OR SU=中药OR SU=中草药OR SU=中医药”为检索式进行二次检索,检索上述数据库收录的中文文献。获取的文献依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过滤筛选,获取文献中的中药及证型等数据,在Excel软件构建相关数据库,使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高频中药药类进行聚类分析,中药进行因子分析,进而归纳出中药治疗头痛的有关内容。结果:1.所纳入文献中关于头痛(偏头痛)的中医证型分析:本次纳入的144篇文献中,总共涉及证型49种(具体见表1),频次在前五名的分别为瘀血头痛累计出现34次、肝阳头痛累计出现30次、痰瘀互结累计出现12次、气虚血瘀累计出现12次、痰浊头痛累计出现10次。2.中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各药物使用频率:所纳入文献共有158味药物,136个处方进行分析,其中出现频次在50次以上6味中药分别为川芎、白芍、天麻、当归、白芷和甘草。3.中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中药类别分析结果:将统计出的40味高频中药(频次≥16)进行药类分类,共含8类,按频次进行排名,频次排名前三的有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4.中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性味归经总结:在所纳入的158味药物内,临床近10年文献中治疗头痛所用中药药性频次排序依次为温、平、寒、凉、热。治疗头痛所用药味频次排序依次为辛、甘、苦、酸、咸。治疗头痛中药归经频次排序依次为肝经、脾经、心经、肺经、胃经、肾经、胆经、心包经、膀胱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5.中药药类聚类结果:本研究中,对出现频率≥20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将数据导入SPSS25.0中,选择分析菜单,系统聚类里的R型聚类,由于预先不知道分类情况,聚类成员设置为5-10类进行探索性分析,连接方式为组间连接,方法为皮尔逊相关系数,对个案进行聚类。从图中可以看出,常用药对分别为:红花-桃仁,蒺藜-珍珠母,钩藤-石决明,牛膝-枸杞子。6.治疗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因子分析:对出现频率≥20次的药物进行因子分析,可提取出11个公因子,可组成9个小药方,分析如下:(1)石决明、钩藤、枸杞子、牛膝、丹参、熟地黄、珍珠母、菊花、天麻、蒺藜。(2)桃仁、红花、赤芍、黄芪。(3)半夏、白术、茯苓。(4)白芷、细辛、柴胡。(5)羌活、防风。(6)延胡索、蔓荆子、川芎。(7)当归、白芍。(8)地龙、香附。(9)全蝎、葛根。结论:1.在头痛(偏头痛)中实证以瘀血头痛证、痰瘀互结证居多,虚证以气虚血瘀证、血虚头痛证居多。2.治疗头痛(偏头痛)时应从肝、脾、心论治作为治疗方向,常见的药类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物,川芎、白芍、天麻、当归、白芷和甘草为临床常用中药,临床效果显著。3.本次研究通过聚类与因子分析,得到了4组中药药对和9个小药方,为头痛(偏头痛)的中药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俞募穴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针刺法对比,探究二者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资料与方法:本试验患者均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二科住院部,时间区间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共纳入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主穴为天枢、上巨虚、支沟、大肠俞和足三里,配穴辨证取穴。试验组予眼针联合俞募穴法,其中眼针取肺穴
目的:通过治疗前后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相关基础西药减量情况及AChR-Ab滴度变化,探讨复方黄杞汤对脾肾亏虚型MGFAⅠ型~Ⅲ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3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并符合纳排标准的MG46例。男19例,女27例,比例为1:1.42,发病年龄最小18岁,最大82岁,病程1个月~26年。分两个治疗组,A组:醋酸泼尼松联合溴吡斯的明;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数据挖掘,探究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组方规律,为治疗慢性咳嗽临床合理有效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搜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及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存的专著,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医案中患者的个人信息、四诊情况、治法方药录入系统中,以构建“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咳嗽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频次统计方法得出
目的:通过对近3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探究,总结中医药治疗PPPD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PPPD提供更好的文献数据支持。资料与方法:用计算机检索近30年(1991年4月-2021年4月)发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关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董波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所使用的中药药物,挖掘董波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点,探析董波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规律。材料与方法:收集的病例来自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心内一科,由董波教授开出的第一个药方的901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将其性别、年龄、中医证型、服用中药药物等信息录入Excel表中,统计分析其性别、年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运
目的:本文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提供新方法。资料与方法:选取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K2科住院处及门诊部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体针结合内科治疗,体针取穴为患侧阳白,球后;双侧合谷、足三里、太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眼针取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导师白光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遣方用药规律及核心经验方,以便于学术传承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并发掘创新性处方,期以为今后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资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及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光教授门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且首诊有效的患者病例,共纳入139份。将采集到的患者病例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来诊
目的:探究湿疹的证素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湿疹证候的规范化和其临床常规用药提供规范指导和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从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筛选出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相关的文献类资料,从中提取其证型、证素与临床用药。总结湿疹证素及用药种类,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证素分布、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频次、频率、聚类、关联分析,从而探寻其规律。结果:1.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化裁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探讨“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治疗便秘的诊疗思路,扩充其临床应用;于客观、科学的角度去评价其临床价值,以期进一步扩展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思路。材料与方法:收集来自于2019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省肛肠医院)门诊就诊的70例气血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病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技术对近三年以来王世轩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进行量化的分析,并以得出的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对其用药思路进行总结。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王世轩教授治疗LDH患者的病案,共217例,收集中药汤剂处方346个。将预计使用的原始数据导入Micr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