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文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提供新方法。资料与方法:选取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K2科住院处及门诊部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体针结合内科治疗,体针取穴为患侧阳白,球后;双侧合谷、足三里、太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眼针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提供新方法。资料与方法:选取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K2科住院处及门诊部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体针结合内科治疗,体针取穴为患侧阳白,球后;双侧合谷、足三里、太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眼针取患侧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针刺后留针30min,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指标:目测比VAS评分、眼睑下垂程度变化、瞳孔大小的改善情况。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判定标准。所得数据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统计分析表明两组治疗后,试验组的复视程度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眼睑下垂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瞳孔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体针组。2.眼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复视程度、眼睑下垂、瞳孔变化等临床表现。3.眼针能通过刺激眼部的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调节眼周气血运行及相应的脏腑生理功能,疏通眼部经络。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形式,对沈阳地区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和证型分类,以探讨功能性便秘(病)、中医证型(证)、中医体质(体)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生活因素可能对三者之间存在的影响,以期从“调体治疗”减少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做到“未病先防”,为“辨病-辨体-辨证”模式在功能性便秘诊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调理体质干预治疗亚临床疾病提供相应参考。方法:本课题调
目的:本研究通过搜集近20年,关于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BA)的临床处方文献,并对纳入文献中所记录的药物、腧穴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在选穴用药方面的规律,并分析探讨,为临床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时的用药及选穴、配穴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材料与方法:运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网检索,将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计算机搜索使用穴位注
目的: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检索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文献(1995年-2020年),运用相对应的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当代医家治疗儿童缓解期哮喘的用药规律,为中国医药在治疗缓解期哮喘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研究方法:1.选取1995年-2020年期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治疗儿童缓解期哮喘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与排除,建立有效的数据库。2.整理出文献中的有效方剂及药物组成。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8月期间,于辽宁中医康复中心脑康一科住院治疗的中风后构音障碍患者60例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采取内科基础治疗和言语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针刺取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顶颞前斜线下2/5段、颞前线等穴位(线)为主穴
目的:观察熄风健脾化痰法、针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60例肝风夹痰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将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独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熄风健脾化痰方及针灸治疗。通过观察各组患者就诊时、治疗3周、治疗3个月的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俞募穴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针刺法对比,探究二者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资料与方法:本试验患者均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二科住院部,时间区间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共纳入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主穴为天枢、上巨虚、支沟、大肠俞和足三里,配穴辨证取穴。试验组予眼针联合俞募穴法,其中眼针取肺穴
目的:通过治疗前后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相关基础西药减量情况及AChR-Ab滴度变化,探讨复方黄杞汤对脾肾亏虚型MGFAⅠ型~Ⅲ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3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并符合纳排标准的MG46例。男19例,女27例,比例为1:1.42,发病年龄最小18岁,最大82岁,病程1个月~26年。分两个治疗组,A组:醋酸泼尼松联合溴吡斯的明;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数据挖掘,探究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组方规律,为治疗慢性咳嗽临床合理有效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搜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及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存的专著,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医案中患者的个人信息、四诊情况、治法方药录入系统中,以构建“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咳嗽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频次统计方法得出
目的:通过对近3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探究,总结中医药治疗PPPD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PPPD提供更好的文献数据支持。资料与方法:用计算机检索近30年(1991年4月-2021年4月)发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关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董波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所使用的中药药物,挖掘董波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点,探析董波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规律。材料与方法:收集的病例来自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心内一科,由董波教授开出的第一个药方的901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将其性别、年龄、中医证型、服用中药药物等信息录入Excel表中,统计分析其性别、年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