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大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单总结叙述大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发展现状。
第二部分:设计合成了大环配体L1及一系列的金属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等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大环配体L1端基N(....)N之间的距离为15.093(3)(A),理论分析表明,L1识别催化氨基酸的反应是可行的。
第三部分:在课题组之前研究大环配体烷氧化机理的基础上,合成得到了两种配合物,即[Zn2(μ-O2COH)L2](ClO4)3和[Zn2(μ-O2COMe)L2](ClO4)3,并且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I-MS、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发现,配体在两种配合物中都以相同的构象存在。表明在烷氧基化过程中,配体L2的构象并没有发生改变。
第四部分:利用L3为模板,合成了一个二维水结构。通过二维水层和配体N-O和O-O之间的氢键作用,组成一个奇特的蜂窝状结构。此外还利用热重、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较发现,溶液中的阴离子和pH值对水的自组装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