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不断融合,语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批评话语分析源自批评语言学,是由福勒等语言学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提出并发展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结合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旨在阐释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意识形态存在于语言之中,语言不仅是社会控制和权利关系的一种媒介,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上个世纪末开始,批评话语分析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克雷斯提出批评话语分析旨在分析权利在社会关系中是如何被操纵,维护和重建的。随后,费尔克劳夫将三维分析模式作为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框架,他指出批评话语分析的目的在于理清语言,社会实践和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范戴克将批评话语分析用于研究关于权力、独裁和意识三者之间关系的口头语料和书面语料,进一步探索语言在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权利在社会、历史、政治和经济等环境中如何被运用的。批评话语分析重视对所有语篇的批评性分析,譬如新闻报纸、政治演讲、商业广告等。近年,对于政治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批评话语分析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而且英语被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在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英语政治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逐渐成为一个新主流方向。就职演讲是政治语篇中的代表性演讲,政治家通过自己的演讲向听众传播信息,旨在运用自己的语言特征,影响听众的意识形态,进而获得大众的肯定和支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涌现奥巴马总统和布什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但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研究者直接或间接阐释了奥巴马和布什总统发表演讲的政治目的,从而揭示了权力,意识形态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文章仅仅关注单一总统的政治演讲,对比分析总统与总统和其政治语篇关系的很少。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学者关注奥巴马总统的第一次就职演讲和布什总统对于“恐怖主义”的演讲,对于他们第二次就职演讲分析的很少。针对以上不足,首先本文拟探索如下三个问题:1.奥巴马和布什分别运用了怎样的语言特征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获得群众的支持?2.他们的语言特征有何异同?3.通过分析奥巴马和布什的就职演讲,进一步探寻政治家们的语言,权力和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本研究有助于帮助读者提高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使他们意识到语言、权力和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及语言如何改变听众的思维,从而使大众生成一种反控制意识。经过相关实践证明系统功能语法可操作性强和实用性强,比其相关研究理论更适用于语篇分析的研究,所以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本文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进行分析。首先,从概念功能中的及物性下的六个过程进行分析,即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口头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详细分析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其次,从人际功能中的情态角度进行分析,特别是从情态动词角度来分析情态功能;再者,从语篇功能下的主位和述位角度进行分析,特别是从无标记主位和有标记主位两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本论文多角度阐释说明了他们演讲的语言特征,进而剖析了话语中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和解释分析方法对奥巴马和布什总统四篇就职演讲进行比较分析,对比分析了他们语言特征的异同,并阐释政治家是如何运用语言特征达到其政治目的的,更进而证明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作为理论框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