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华北地区县域城镇发展特征与规划对策研究——以河北磁县、山东汶阳镇实践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y2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华北地区县、镇两级城镇的案例研究,论文从人口集聚、产业转型和用地扩展三个方面,概括并分析了现状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发展中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相关关系及演变特征,研究中小城镇(尤其是传统农业型城镇及资源型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城镇化模式和产业转型过程,最终将这些因素落实到物质空间环境——即城镇土地利用及空间形态上,探求当前县域城镇发展及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论文着重论述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结合对国家政策的解读,逐一分析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辨证关系,以可持续发展、区域整体化与城乡协调发展为理论基础,讨论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作用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其次,论文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两个层面——县(市)级和乡镇级城镇为对象,在详实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具体阐述人口聚集、产业转型、城镇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县域城镇的基本发展环境和趋势。论文指出,尽管当今我国华北地区城镇将面临全面进入工业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地区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以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仍在扩展蔓延,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不容乐观,人口城镇化的方式、速度和数量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等等。 最后,论文根据这些发展特征与环境,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设引导与政策支持,如以新型工业化落实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人口的集聚和城镇化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切合地方实际,循序渐进;对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应时刻把握“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以“三个集中”减少土地资源浪费,进行高效利用;建立区域性的协调机构,管理和开发具有共同利益和影响的空间资源,协调同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分歧。
其他文献
城市广场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直到今天它还显现出勃勃生机。城市广场是一种伟大的传统,它独树一帜、影响并改变了许多文明的进程。与它相关联的是一种特定的文明方式,尽管只是一个
在当前城乡一体化的思想已得到重视,结合时代的发展,加快中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规划一体发展,为改善提升城镇居民生活,缩小城乡差异生活水平已成为国家建设要务。小城镇街道
街道是最重要的、开放程度最高的、分布最广泛、最容易到达的公共空间。青岛老城由于特殊的历史而形成了特殊的街道网形态,而且不同的街区呈现出不同的公共生活。本文通过总结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应性是指其在实际实施中对于市场、社会真实需求的适应能力。控制性详细规划适应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实施的可能性以及面对实际变化的应变能力。在土地交
学位
集群化高层公建是现代城市中的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可以把它看作处理城市与高层建筑日趋紧张的矛盾的一种事物。探究和分析集群化高层公建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并寻求合理的设计思
设计的根本在于设计者要为使用者的行为需要服务,并且能意识到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索怎样满足这些行为需要的过程。该篇论文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分析与研究人的心理特
新时期的铁路客站地区利用多种交通工具、便捷的换乘设施、舒适的候车环境来营建出新的空间环境。当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集聚效应日益显著,人们出行方
老子《道德经》: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多少年来这句话一直被建筑学者引用。然而,在建筑中形成空间的最重要条件并
光影是建筑设计的永恒主题,它不仅仅使事物成为可见,更重要的是光影使建筑与空间升华为艺术作品。它就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或雕刻师的刻刀,将设计师的理念与情感完美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