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适应性分析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7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应性是指其在实际实施中对于市场、社会真实需求的适应能力。控制性详细规划适应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实施的可能性以及面对实际变化的应变能力。在土地交易的经济活动中,开发者和管理者博弈的结果是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但是其成本却被与交易无关的公众承受,于是产生了负外部性作用;或者管理者实施了某个公园或广场,周边的居住者因此而免费享受了绿地或者开敞空间的好处,于是产生了正外部性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论文引入外部性理论,从外部性的视角考察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中的变化,以期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客观的经济规律中反思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的变化中究竟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不合适的。总结其原因和规律,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增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论文以深圳市已实施的五个法定图则为例,从外部性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于抑制负外部性的主要控制要素(用地性质控制,用地边界、用地面积控制,容积率控制)实际变化产生的影响;以及用于保障正外部性的主要控制要素(公共设施控制和公共绿地控制)的实际实施情况。认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实施后发生的变化中平均约有60%到70%的变化是不合适的。进一步归纳、分析后提出增强其适应性的建议:应当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经济分析,合理规划用地性质和用地边界;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的制定,除了用于满足整体规划结构和现状、已批方案的情况,其余用地尽量设置为开发量大、收益高的用地性质和容积率:对那些开发收益相对较小的用地,尽量以综合开发为主;充分考虑规划具有时间性和未来性的特点,积极创造具有正外部性特点的设施与经济利益挂钩的可能性;建立强制性的补偿机制,以增强控规的适应性。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国内很多大学纷纷修建建筑馆或者改建己有系馆以满足更加复杂的功能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场所,建
当前我国居住区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更新和扩张,对城市和社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住区建设中普遍出现的居住区封闭的问题,无论对城市,还是对居住本身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我国当前城镇化率已经达到37.3%,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小城镇作为城乡联系的纽带,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局限于物质环境的小城镇规划,空间规律得不到应有的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实施和运作的基本平台,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之相对应,如何将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贯彻到幼儿园建筑设计中,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
太原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不合理以及“摊大饼式”的单核心城市蔓延扩张造成城市无节制的土地消耗和生态
学位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大量的中小套型高层住宅项目,这是对长期以来我国高层住宅偏向开发的调整,也是适应多元化生活与居住模式的结果。同福利分房时代的小面积住宅不同,中
城市广场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直到今天它还显现出勃勃生机。城市广场是一种伟大的传统,它独树一帜、影响并改变了许多文明的进程。与它相关联的是一种特定的文明方式,尽管只是一个
在当前城乡一体化的思想已得到重视,结合时代的发展,加快中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规划一体发展,为改善提升城镇居民生活,缩小城乡差异生活水平已成为国家建设要务。小城镇街道
街道是最重要的、开放程度最高的、分布最广泛、最容易到达的公共空间。青岛老城由于特殊的历史而形成了特殊的街道网形态,而且不同的街区呈现出不同的公共生活。本文通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