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氯化亚铁的栎木变色工艺与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化学试剂与木材中抽提物、木质素等成分反应,可以改变木材的颜色,从而达到木材表面修饰的目的。本研究以栎木(Quercus acutissima.)刨切单板为实验材料,以氯化亚铁(FeCl2)为变色试剂,通过浸渍的方法获得了变色栎木单板。利用正交实验探究了各工艺参数对栎木变色反应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佳处理工艺;利用色差仪对栎木变色前后的表面色度系数进行了测试;通过耐水、耐紫外光实验对变色栎木单板的颜色稳定性进行了测试;通过抽提处理,探究了不同溶剂对栎木变色的影响;对抽提液和抽提物标准溶液进行分析,检测了抽提物的变色反应。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X射线衍射测试(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探究了氯化亚铁处理栎木木材化学变色的机理。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采用氯化亚铁与栎木反应制备变色木材,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处理后栎木单板为蓝黑色,颜色自然,纹理清晰。氯化亚铁对栎木进行化学变色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氯化亚铁质量浓度为1.0%、处理时间为10min,处理温度为80℃、干燥温度为40℃;影响栎木单板变色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氯化亚铁浓度>干燥温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2)栎木化学变色单板耐水性能良好,经冷、热水处理后,栎木单板颜色变化较小,ΔE*值都在2以下。栎木变色单板耐紫外光老化性能较差,经过720小时照射后,表面色度系数变化较大,ΔE*值为4.40;涂刷固色剂UV-1130可以显著提高变色栎木单板在紫外光照射下的颜色稳定性,2%的固色剂涂刷量可以使ΔE*值降低到2.06。(3)栎木的变色反应主要发生在木材中的羟基、酚羟基和芳香环取代基上;栎木中的酚类物质与铁离子的络合反应是栎木变色的主要原因。在变色反应过程中,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附着在栎木表面,二价铁离子大部分变为三价铁离子。(4)抽提处理后木材的变色反应减弱,说明抽提物是栎木变色的重要原因。不同溶剂对栎木试样的抽提效果不同,其中碱抽提较其他溶剂有更好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碱抽提在去除部分抽提物,如单宁、黄酮等酚类物质的同时,还脱除了木材中部分木质素,进一步减弱了变色反应。抽提液与抽提物标准试样的对比实验证明,栎木的颜色变化是络合反应中新配位体的形成所致。
其他文献
基于光敏感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镧系元素掺杂的纳米材料)在复杂生物环境下的光学显微成像等方面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制备尺寸均匀、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上转换纳米颗
与明代之前的密疏相比,明代的密疏变得更为制度化。自明太祖废相以后,中枢政治发展是以内阁政治为中心的,内阁与司礼监间的协作,是中枢政治运行的主要方式,这与明太祖为了永
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石油基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其不可降解的性能,难以回收利用,造成环境污染。而聚(α-羟基酸)(PAHAs)作为一类生物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被广泛地应用到生物医学装置、包装材料、药物递送等领域。聚(α-羟基酸)传统上是由丙交酯或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但这种方法得到的聚合物缺少侧链官能团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而O-羧基环内羧酸酐(O-carboxyanhydride,OCA)因其可由具有
机车牵引座是连接车体和转向架的重要部件,承受并传递着机车的纵向力,因此牵引座的状态影响着机车的行车安全。本文以机车牵引座为研究对象,以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为基础,研究
To solve static and time-varying non-linear complex-valued equations by neural dynamics,using two new kinds of varying-parameters discrete-time complex-valued neural dynamics(VP-DTCVND),the two models
反式聚异戊二烯(TPI)的橡塑二重特性限制了其像通常的塑料或橡胶一样应用,这源于其良好的结晶性能以及低的熔融温度。其复杂的多晶型以及结晶特性强烈地影响材料性能。迄今,有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的一种含量最丰富的固醇类物质,在机体中行使着多种重要功能。在哺乳动物体内,胆固醇的从头合成是一个以乙酰辅酶A(acetyl-CoA)为原料的多步酶学级联反应
近年来,非晶态合金微观上表现为短程有序,结构独特,使其具备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另外,许多非晶合金材料并不具备完整的晶粒结构,使其具备优良的磁性能和较好的
随着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加深,人们对于各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描述也越来越准确。但是对于部分子分布函数(PDFs)来说,由于无法在理论上进行精确计算,只能从实验数据拟合得到。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即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占到慢性病死亡率的82%。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