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晶合金铸造的界面换热系数与流动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q78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非晶态合金微观上表现为短程有序,结构独特,使其具备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另外,许多非晶合金材料并不具备完整的晶粒结构,使其具备优良的磁性能和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有望在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电子科技等诸多领域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材料。然而,如果选择采用铸造工艺成形非晶合金,为了获得轮廓较为清晰、外形完好的非晶合金铸件,通常要求合金液体缓慢冷却,但是要获得完全非晶态结构,又要求合金熔体必须达到较大的冷却速度,这是采用铸造工艺成形非晶合金过程中的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粘度参数对润湿过程的影响,尝试增加模具表面纹路来改善流动性,以及铸造工艺参数的变化来提高较高粘度的非晶合金的铸造充型能力,初步给出了Zr基非晶反射镜成型过程适合的工艺条件。通过对ZL104与Al87Ni10Pr3合金以及Zr41Ti14Cu12.5Ni10Be22.5三种不同合金相关热物性参数的分析,建立了粘度与表面张力以及金属液对铸型润湿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子动力学理论和状态方程途径结合可以推导得到润湿角和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铸型基底材料相同时,熔体与铸型之间的润湿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熔体各自的表面张力,相同温度,金属液的表面张力和润湿角都与粘度关联,粘度越大,表面张力和润湿角也就越大。使用Fluent模拟软件对金属液流经铸型表面微凹槽结构的润湿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由于金属液粘度的限制,金属液流过带有凹槽的表面上时,当凹槽足够深时,微凹槽并不能完全的被润湿。随着熔融金属液黏度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金属液流入凹槽的长度逐渐变短,并且金属液粘度与表面张力越大,对金属液润湿凹槽结果受到凹槽宽度变化影响越小。研究不同微凹槽结构参数对于金属液流动状态的影响,发现温度、粘度、充型速度、凹槽宽度、凹槽形状等参数均会影响金属液的润湿过程。由于金属液自身的粘度特性以及工艺参数的不同导致凹槽底部气体间隙层的细微差别,会对金属液和铸型之间的界面换热产生很大的影响,金属液对凹槽的填充率越低,气体间隙层宽度越大,导致界面换热系数越小,金属液在铸型中的充型流动能力越好。在铸型表面添加微凹槽会通过影响换热从而提高流动性,凹槽面密度的增大也会提升金属液的流动性,并且金属液的粘度越大,凹槽面密度对金属液流动性的影响相对越小。另外,充型速度的增大、浇注温度的增加以及铸型预热温度提高等工艺因素的改善均会对金属液的流动性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小粘度合金的流动性均要明显优于高粘度的非晶态合金。对非晶反射镜的反重力铸造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浇注方案以及铸型冷却方式对铸造过程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原有工艺参数。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凹槽密度1/2,铸型预热温度600℃,充型速度在300mm/s,凝固过程采取强制水冷。在此工艺条件下,金属液平稳充型,铸件内部温度场以及流场分布更加合理,非晶转变温度处瞬时冷却速率为15℃/s,较好的实现了非晶反射镜的成形过程。
其他文献
随着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研究如何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高效和精确的提取各类地物信息,不仅对遥感技术本身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正在推进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成为当前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然而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中仍然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对于地物大小不一的影像,不同类型地物都有其适宜的分割尺度,利用统一的分割尺度层次容易造成地物“过
电离辐射广泛应用于医学诊疗领域,测量电离辐射剂量能够提高放射治疗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且对放射场所的辐射防护提供指导意见。水凝胶材料由于其出色的组织等效性,是电离辐射剂量测量的优秀基质。本论文基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构建三种用于电离辐射剂量测量的剂量计,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电离辐射剂量测量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在第二章,我们利用氢键与正负电子相互作用,将丙烯酰胺(AAm)、丙烯酸(AAc)单体与阳离子
在格中对降链条件推广可以得到原子的定义,对升链条件推广可以得到紧元的定义。在格中对于它们的研究已经相对完善,把格中原子的相关结论推广到偏序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基于光敏感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镧系元素掺杂的纳米材料)在复杂生物环境下的光学显微成像等方面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制备尺寸均匀、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上转换纳米颗
与明代之前的密疏相比,明代的密疏变得更为制度化。自明太祖废相以后,中枢政治发展是以内阁政治为中心的,内阁与司礼监间的协作,是中枢政治运行的主要方式,这与明太祖为了永
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石油基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其不可降解的性能,难以回收利用,造成环境污染。而聚(α-羟基酸)(PAHAs)作为一类生物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被广泛地应用到生物医学装置、包装材料、药物递送等领域。聚(α-羟基酸)传统上是由丙交酯或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但这种方法得到的聚合物缺少侧链官能团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而O-羧基环内羧酸酐(O-carboxyanhydride,OCA)因其可由具有
机车牵引座是连接车体和转向架的重要部件,承受并传递着机车的纵向力,因此牵引座的状态影响着机车的行车安全。本文以机车牵引座为研究对象,以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为基础,研究
To solve static and time-varying non-linear complex-valued equations by neural dynamics,using two new kinds of varying-parameters discrete-time complex-valued neural dynamics(VP-DTCVND),the two models
反式聚异戊二烯(TPI)的橡塑二重特性限制了其像通常的塑料或橡胶一样应用,这源于其良好的结晶性能以及低的熔融温度。其复杂的多晶型以及结晶特性强烈地影响材料性能。迄今,有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的一种含量最丰富的固醇类物质,在机体中行使着多种重要功能。在哺乳动物体内,胆固醇的从头合成是一个以乙酰辅酶A(acetyl-CoA)为原料的多步酶学级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