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建筑物的结构和构造日益复杂,对地基强度、变形等要求不断提高,故必须对天然的软弱地基进行人工处理。复合地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地基处理技术之一,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因其有较高的承载力力、有效减少地基变形、控制差异变形和广泛的适应性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在工程建设中被大量应用。本论文以成都伯仕公馆为载体,以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原理为基础,提出了长度不同、直径不同的组合型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本文统称素混凝土组合桩复合地基),并以现场试验和原位监测试验结果为依据,对该种类型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通过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特点、发展概况和基本理论的简要总结和分析,提出了素混凝土组合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理论,并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2)以现场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桩侧侧摩阻力试验、原位监测试验为基础,结合地基土层资料、地基处理设计方案,分析了大直径素混凝土桩载荷试验p-s曲线、桩侧侧摩阻力p-s曲线,并对大、小直径素混凝土桩身轴力、桩顶应力和桩间土压力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素混凝土组合桩复合地基中大直径和小直径素混凝土桩在整个受力过程中上部一定范围内存在负摩阻力,中性点位置分别位于桩顶以下约2.5m、1.5m处,桩身轴力、桩顶应力、桩周土压力和桩土应力比等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大而增大。(3)利用ANSYS10.0有限元软件对素混凝土组合桩复合地基沉降、桩身轴力和桩土应力比等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实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显示有限元分析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探索了素混凝土组合桩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等变化规律,并对影响桩土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如桩长、桩模量、褥垫层厚度、褥垫层模量)进行分析,得到垫层和桩长的较合理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