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莱考夫与约翰逊(1980)《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之后,学术界掀起一阵对隐喻研究的狂热。当代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思想的根源,是人类进行认知、思考、行动以及发展语言的工具。作为隐喻研究的一部分,很多学者对隐喻从文化模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文化提供了人类体验的相关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构成了认知模式。这方面的研究发现隐喻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就像语言一样,隐喻的使用受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文化。隐喻的普遍性、文化认知本质以及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为隐喻在文化教学中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本文采纳现代隐喻认知理论观点,结合隐喻与文化的紧密关系,指出隐喻是一种文化认知模式。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和传承。因此,作为文化的表现体和承载体,隐喻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文化教学相比,通过隐喻教文化不是把文化当作语言之外的知识,而是把它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去探索目标语文化中人们基本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隐喻的差异性认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目标语文化,并加深对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从而了解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尽管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但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设想,还没有通过实践的证明。这一不足之处成为了本文的切入点。
基于隐喻的当代认知理论及其文化认知本质的基础之上,本文旨在通过教学实验和测试证明隐喻是否能够促进文化教学,以此来证明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在实践中的可行性。通过对隐喻理论及其相关研究的概括论述,作者首先试图提出了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的具体方法。接着,为了检验这个方法是否有效,作者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T检验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文化教学方法更为有效。另外,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对文化的学习更有兴趣,能够使学生在文化教学中积极的参与。在论文的最后,作者指出,这个方法不是要取代其它文化教学方法,只是对现有教学方法的补充,希望与其它方法一起对文化教学有所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