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债券的市场风险度量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转换债券作为投资标的产品之一,对其风险与收益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一些公司借鉴国外的经验,研究可转债的融资方式。但是,从可转换债券形成的二十多年间,市场存量一直较小,上一次可转换债券增速较快的是在2011年的供给潮期间,随后市场规模又处于较低迷的状态。在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文进行修订后,其存量规模大量提升,至今,可转债的存量为179只。规模的增长意味着对其进行研究的数据量增大,研究结果也更加准确,而可转债作为投资品种之一,学者对其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政策发布后,可转债市场存量上升这一事件点,选取中证转债指数作为实证研究样本,主要研究了可转换债券的市场风险。实证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将样本区间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总体样本(2006年-2019年)的数据;第二个部分为子样本(2017年-2019年)的数据。通过区分样本区间,可以清楚的看到中证转债指数在成立以来的总体风险水平,以及2017年政策发布后,转债市场经过几轮扩容,其风险水平的变化。实证研究中,对可转换债券的风险的度量主要用了两种计算Va R值的方法,其一是直接通过历数据,用等权重历史模拟法算出Va R;其二是通过建立Garch模型,分为正态分布和学生t分布两种,计算Va R,确定其风险水平。接下来则对子样本和总样本区分样本区间,即数据集和测试集,用kupiec检验的方法判断计算Va R值的模型是否有效。第二部分,本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继续对可转债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成因进行详细探讨。在这部分的实证研究中,由于在2017年政策下发后,转债市场容量增大,数据量随之增大,数据结果可靠性提高,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子样本(2017年-2019年)的数据。本文分别从股票市场(标的股票的波动)和债券市场(利率等宏观因素)出发,选取合适的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标的股票的每股收益对可转债市场的市场风险影响最明显,在债券市场方面,主要影响可转债市场风险的是十年期国债的利率,同时,研究还表明,股票市场的波动并不能解释可转债市场的波动,二者之间的传递性并不明显。针对实证结果,本文也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投资者在投资可转换债券时,应首先关注对应公司的经营状态是否良好;第二,投资者对可转换债券的类别选择时,对于偏股型可转债更应关注其标的股票的每股收益,对于偏债型可转债更应关注我国十年期利率的走势;第三,投资者在可转债的套利方面不应以标的股票的波动为导向。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与此同时,一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被作为法律条款写进了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法定代表人”即为其中极具特色的制度之一。我国法定代表人制度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厂长负责制度的现代沿革。《民法通则》(2009)赋予法定代表人可以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权力,是法人的负责人。而法定代表人之所以普遍认为具有中国特色
从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至2012年,我国享有一段长时间的经济繁荣时期,GDP长期处于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速状态。伴随高增速经济发展同在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社会融资爆发式增长,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中之重,银行业长期作为社会间接融资的最为重要的渠道,享受了长达数十年的政策与社会红利。在资产规模与利润水平双双飞速增长的背后,是一系列诸如影子银行泛滥、贸易圈型违规互保、利润至上经营目标之类的金融乱象与
房地产项目投资具有投入资金大、开发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点。因此,金融机构在提供房地产项目贷款时,为最大程度的保证贷款资金安全,会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在具体实践中,金融机构采用的风险防控措施形式多样,并贯穿贷款项目的整个流程,包括前期风险的识别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中期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以及后期风险防范措施的评价和优化。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各金融机构在房地产贷款方面的风险防范现状,再从资产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销量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汽车市场出现了28年来首次销量负增长,随着我国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全面退出,宏观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国外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我国汽车企业短期内承受压力加大。采购作为生产制造的开始,采购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小,从而影响企业利润。汽车企业采购工作繁重,采购物料品种多、环节长,在采购环节中有着许多潜在的风险点,这也成为对采购业务加强内部控制的
为深化供给侧改革,降低企业部门的高杠杆率,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并在后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以落实政策的实行,然而在推行过程中普遍存在“落地难”现象。即便是已经落地的项目,也伴随着诸多问题:“明股实债”、债权定价机制不透明、以及机构投资者战略性进入疲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目标企业在实施债转股后,依然无法达到政策文件中的预期目标——增强企业资本实力、完善
融资租赁作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工具,在制造商、资本市场、需求方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中国融资租赁业相对较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近40年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快速发展、问题凸显、市场整顿,目前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融资租赁交易额已达到世界第二水平,但是融资租赁渗透率仍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融资租赁发展程度还有待提高。“1+3+7+1+6”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中国相继成立,不仅在政府职能、市场运行等方面进
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应计项目,和银行财务信息透明度和经营稳健性密切相关。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2008年-2018年间经济政策不确定对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增加;相对非上市商业银行,经济政策不确定对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影响更大;经济政策不确定抑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盈余管理行为,且该抑制作用仅在银行盈利较好时显著,相对盈利较低的银
中国互联网自1987年与国际计算机网络成功连接后,开始迅猛发展,直至2019年,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约占全球网民规模的五分之一。伴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网络经济也不断发展,根据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500强的行业分布数据显示,信息技术公司数量最多,市值总额仅次于金融行业,互联网企业已成为提升我国GDP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融资、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日益频繁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郑州市考察调研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大的国家,“大”和“全”有了,但在“高精尖”方面还有不少短板。我们依然要继续攀登,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把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习总书记的评价明确了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发展创新方面存在的短板。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行业的逐渐开放与发展,例如,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12月发布的《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激发员工积极性,避免人才流失,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股权激励的法规政策不断健全和成熟,股权激励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实践。然而受金融危机、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权益价格与股价倒挂的情况。于是,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对股权激励计划进行修订。2016年证监会推出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在2008年《试行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修改,给与了企业更多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