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微纤维的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算法

来源 :常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d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污染日益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在水环境中,微小的塑料碎片会被微生物携带迁移进入到食物链,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微纤维是微塑料的主要形态,也是微塑料研究中的重要对象。但由于传统的识别微纤维方法需要昂贵的器材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严重影响到微纤维研究的进度与成果,其次,通过人工识别微纤维的准确率大大降低。因此本课题是将深度学习应用到微纤维识别中,研究如何有效学习到微纤维特征,提高水体微纤维识别率。本文构建了两种微纤维图像识别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水体微纤维识别效果。第一,为了提高水体微纤维识别效果,同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微纤维的细节信息,构建了 一种水体微纤维图像识别的MobileNetV2算法。针对微纤维的识别,考虑到尺寸、缠绕形状等因素,在特征提取部分采用特征重构策略,利用全局平均池化获取全局感受野,多层全连接建立通道间依赖性,并加权完成微纤维特征重构。为加强微纤维宽度信息,获取良好细节信息的特征区域,采用池化融合策略对微纤维特征进行不同尺度的下采样,使网络更好地学习微纤维特征信息。第二,为了更好地获取需要微纤维特征的重要局部信息,进一步提高微纤维识别率,构建了一种深度特征融合与重构的微纤维识别算法。由于微纤维粒径较小,为增强关键的细节信息,融合卷积特征与深度可分离卷积特征。针对深层网络分辨性较低的问题,在通道和空间维度上重构特征,同时,原始特征图与重构后的特征图进行加权操作,增强重要特征信息的指向性,学习更为重要的特征信息,提升微纤维识别效率。通过网络训练、实验结果、对比实验和特征可视化比较分析证明算法对于水体微纤维图像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将注意力集中于微纤维关键信息处,有利于网络有效且稳定地学习到微纤维重要信息。水体微纤维图像识别的MobileNetV2算法的准确率达到了97.96%,与原MobileNetV2网络比较提高了2.54%。深度特征融合与重构的微纤维识别算法的准确率达到了98.77%。同时,与其它经典网络相比,召回率、精准率和F值有效提高,误识率和漏识率大大降低。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肉制品消费需求量的不断攀升,以传统养殖方式获得的肉制品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因此,将"人造肉"作为肉类的替代品逐渐成为肉类生产的发展潮流,其具有健康环保、节能减排等传统肉类生产所不具备的优点。本文将通过介绍"人造肉"的发展历史,分析"人造肉"生产的优缺点,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当今世界各国对发展高效、节能、环境友好、更大容量电厂用锅炉十分重视。因此,蒸汽温度和压力参数的提高是必需解决的问题,多年来各国对于超(超)临界技术的研究持续不断,同时锅炉使用的过热器和再热器等部件需要承载高温高压和耐腐蚀性,如何提高这些关键零部件性能是材料研究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TP347HFG奥氏体耐热钢作为火电机组中许多使用部件中首先材料之一,具有极佳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优异的持久高温强度
以植物蛋白肉为代表的"人造肉"的开发,将对食品消费"调结构、防风险、保供应"起到一定作用。2019年5月,人造肉品牌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登陆,被称为"人造肉第一股",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人造肉热潮。截至8月5日美股收盘时,其股价收报176.07美元,与发行价25美元相比,涨幅已达600%。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巨头也纷纷与其合作,把人造肉菜品添加到门店菜单中。
期刊
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临床细菌感染,近些年大量耐药细菌及多重耐药细菌不断出现。细菌自发的耐药突变与抗生素的筛选及病原菌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临床耐药细菌和多重耐药细菌产生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最易产生细菌感染的就是伤口组织,人体皮肤是人类防御细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创伤患者由于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失去了作为屏障的功能,无法有效隔绝细菌,导致细菌获得入侵人体的快捷通道。同时,伤口遭到细菌感染,伤口
人体行为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视频监控系统、体感游戏、自动驾驶、运动分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从人体运动特征表示和模态融合等方面对人体行为识别做了深入研究。在提出多种新的运动特征表示方式的基础上,将单一模态下的行为识别扩展到多模态,并在模态融合等方面做了新的尝试。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时空图和多聚点子空间学习的行为识别方法。行为识别研究中被广泛
学位
学位
学位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人类活动识别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在体积、计算性能、制造成本取得非凡突破。因此,基于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的人体复杂动作采集和识别被广泛地应用,并在健康检测、游戏娱乐、医疗康复、机器人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人类活动识别主要集中在对单个行为或者单个肢体动作的分类识别。然而,实际的人类活动有多个动作运动状态相互交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