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改革开放,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然而整个社会也导致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外研究人员对信任问题的研究现状,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对信任的各自理解,其中涉及到信任的概念,西方经济学者和社会学者对信任问题的研究,以及我国学者对信任问题的探索。我国学者对信任问题的研究发展相对落后,诸多理论借鉴了国外的理论成果,社会学对信任的研究较多,而经济学研究则较少,研究基本是考量信任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对信任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较少,究竟是什么样的机制能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目前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其次,本文阐述了信息与信任的关系,因为信任在一定程度来说是信息问题,所以本章节针对信息不对称、信息传播、信号对信任的影响展论述。信息的传递速度要足够快,在传统社会的半封闭状态和现代市场匿名状态的信息的传播途径和速度是不同的,高效率的信息传递对声誉的建立是异常重要的。传递信息缓慢的社会,必然是声誉匮乏的社会。文章接下来论述了信号传递,信号的机制设计及信号失灵的原因,信号传递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信号传递是拥有信息的一方通过一定的行为来告诉缺乏信息的一方自己的真实情况。如果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办法将信息传递给信息匮乏的一方(通过提供信号来传递),抑或后者通过其他途径使前者展示其个人信息(通过信号识别的方法识别),则在交易的过程中,帕累托改进可以实现。信任关系建立的最关键的两个机制是惩罚机制和声誉机制,由此文章接下来就惩罚机制和声誉机制的具体实施展开讨论。一次博弈不可能产生合作,需要引入惩罚机制,而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由于实施惩罚本身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即产生成本,所以惩罚成本本身可以作为一个变量,它的引入改变了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本文运用了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得到一些能够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在对惩罚机制研究的过程中,文章分别论述了双边惩罚、多边惩罚、三边惩罚,双边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私人惩罚机制。在交易对象不确定时,以双边惩罚机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信任,其成本是很高的。这类似于俱乐部的多边惩罚机制发挥了作用,双边惩罚及多边惩罚机制在规模较小的集体行动中容易实施;若当规模较大时,就需要有第三方的介入。第三方通常是由威慑力足够强大的组织来担当,例如国家权威的仲裁机构、法院等。为了便于对上述理论更好的理解,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惩罚机制是如何运用的。法律对失信行为的惩罚起着最后的保障作用,所以本文重点强调了要加大法律事后惩罚的力度,增强法律惩戒威慑力,使交易主体遵守交易规则。法律施行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人民法院等司法机构进行的司法活动是保障法律实行的最后结点,所以司法程序能否做到独立、公正,是影响法律有效实行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基于道德风险等因素,主要是采取补偿性赔偿,惩罚性赔偿还没有由法律界所广泛采用。所以相对英美这些发达国家来讲,我国事先惩罚的威慑力还不够大,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过于低廉,所以必须深入推广惩罚性赔偿制度。因为契约的无法证实性、制度的不完备和执行成本等问题,惩罚机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建立信任关系的另外一种机制是声誉机制。相比于惩罚机制,声誉机制的施行成本较低。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也是无可奈何的。此时声誉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声誉与信任一章中,分别介绍了在完全信息重复博弈和非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下声誉机制的产生。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由逆向归纳法,若参与人预期其他参与人将要选择背叛行为时,他将在前一轮中事先选择背叛,以此类推则其余所有参与人都将背叛,因此有限次重复博弈不可能形成合作关系。由克莱普斯(Kreps)等人建立的声誉模型,揭示了囚徒困境悖论。接下来讨论了在参与人触发战略、针锋相对战略下的纳什均衡。触发战略是一种冷酷的战略,参与人1首先选择信任对方,但一旦你滥用了这种信任,参与人1将永远不再信任对方。触发战略是比较冷酷的策略,但冷酷的结局是双方都不会甚至不敢选择背叛。所以合作能够持续下去,因此说冷酷战略是一种纳什均衡策略。在针锋相对策略中,参与人选择的策略是你说实话我就说实话,你抵赖我就抵赖。在推导过程中,可以得出若贴现因子足够大,即参与人越有耐心,在合作的过程中越不会背叛,因此在一定条件下,针锋相对策略也是纳什均衡策略。若贴现因子比较小,则参与人宁愿选择背叛、接受惩罚,也要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重复博弈中,本篇构建了两阶段博弈。在假定参与人都是私人信息的条件下,考察了KPMW模型。如果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那么即使极微小的不确定性也可以建立合作关系。而且合作的次数与参与人的非理性的概率有关,而与博弈重复的次数无关,并且可以找到相应的一个临界值T0将合作与非合作阶段进行区分。声誉的产生是重复博弈的结果,所以企业要努力开创自己的声誉,以使自己获得长久的收益。声誉的形成、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却能够在瞬间坍塌。声誉越高的机构机会主义倾向越小。本文将声誉机制引入一次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中,进而改变了双方的合作结果。企业作为信息的主要承载者,是非人格化的组织机构。组织是由个体构成的,两者之间互相影响,所以本文论述了个人声誉和集体声誉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一个简单的模型介绍了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集体组织中两个成员的互相博弈。因为各个组织的声誉是不同的,所以声誉一般的组织想要向声誉比较好的组织寻求租金,而声誉较好的组织又会向声誉更好的组织寻求租金,继而形成如金字塔结构式的社会信任结构。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政府更应该成为一个信守承诺的政府,做到不依靠权利攫取利益和没有机会主义倾向,值得信赖的政府;延长金字塔式结构组织寻求组织的链条,保证整个社会的诚信信任的风尚。这样社会信任结构的链条就会越来越长。文章结尾部分对信任危机的防范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完善法律制度,政府要增强目身的公信力,组织要不断加强对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投资,强化产权制度,以使人们做到有恒产者有恒心,鼓励自由竞争、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及征信机构、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在维护市场信任方面的作用。由于影响信任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信任的建立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本文是对参与人的行为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引入了博弈的思想,通过比较静态分析,获得一些比较契合实际的结论。在分析声誉机制、惩罚机制过程中,结合当前我国的具体情况,引入了事后赔偿性惩罚制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在最重要的三大章节中,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理论更加接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