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根据标准界定,突发事件按类型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近些年发生频率逐步升高,作为突发事件的一种,因其突发性、影响面广、影响可累计等特点,一旦发生,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扩宽了媒体的舆论传播途径,降低了公众参与讨论热点话题的门槛,新媒体借其自身诸多优势,逐渐超越电视、广播、报纸这传统三大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发源地和交汇场,是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力量。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影响,一经网络媒体的快速传播,将会带来强烈的社会反应,引起严重的现实行为。因此,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已经逐渐成为学术研究中的重点、热点以及难点。社会安全事件具有强烈的心里震撼性,经过网络舆论的发酵,将会变成当下公众的舆论焦点。网络传播因其即时性、传播快、门槛低的特点,促进广泛的受众参与且很快形成舆论的焦点。但也因为传播过程中的匿名性、复杂性,在传播过程中会造成信息失真且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以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安全事件的舆论现状以及事件的网络舆论演变进行分析,一方面把握对目前我国网络舆论整体态势以及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通过对近几年来社会反响比较大的社会安全事件的剖析,归纳社会安全事件网络舆论的产生和演变周期,发现其规律,指导政府对舆论热点问题的监控,为政府的舆情监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