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玉米生产方式的转变,满足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以早熟耐密宜机收品种筛选入手,开展了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以产量、生育期和籽粒含水量为指标,筛选出陕单636玉米新品种,通过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密度试验,明确陕单636的早熟耐密生理特征和适宜种植密度,并在不同生态区进行了多点生产示范,为陕单636玉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以产量和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产量和变异系数为参数,结合田间植株生长表现,综合评价了2014年4个地点的38份新组合,结果显示,筛选出的新组合SDJ18(陕单636)和SDJ25,变异系数低,产量稳定性好,籽粒含水率低于平均值23.4%,收获时果穗性状良好,籽粒脱水性能好。2.通过调查2015年陕西省玉米机收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与生育期可以看出,陕单636的产量水平与先玉335差异不显著,陕单636的平均生育期比对照先玉335分别短1.1天和7天。3.从2015年6个品种3个地点4种密度试验可知,在不同密度条件下,陕单636的产量水平、籽粒含水率与对照先玉335差异不显著,在7.5×104株/hm2密度下,陕单636产量最高且籽粒含水率最低。陕单636玉米品种不同密度试验表明,在高密度条件6.0×104株/hm2-13.5×104株/hm2水平下,其产量均达到0.9×104kg/hm2以上,种植密度在12.0×104株/hm2水平下产量最高,为1.07×104kg/hm2。通过以上两个试验综合分析得出,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陕单636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4.新品种田间现场验收试验中,陕单636亩产超过1.5×104kg/hm2,籽粒含水率低于22%,与对照品种陕单609相比,显示出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良好的籽粒脱水性能。5.陕单636品种生理特性分析表明:在高密度条件下,陕单636仍然能保持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快速积累与籽粒产量的形成相同步;在4种密度下,陕单636的籽粒灌浆活跃期(P)最长,均大于40天;在4种密度下,不同玉米品种脱水均呈“快-慢-快-慢”的趋势,且所有参试品种在9月15日-20日脱水最快,陕单636在7.5×104株/hm2密度下,于9月27日-10月7日脱水速度较快。6.榆林、宜君、旬邑3个示范点示范效果表明,在高密度条件下,陕单636产量高于对照先玉335且籽粒含水率低于先玉335,抗倒伏能力强,机械收获时籽粒破碎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