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隐喻英译初探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ig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Lakoff的Metaphors We LiveBy一书使得隐喻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隐喻翻译的研究也出现转向。隐喻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它大量存在于我们的认知思维中,这就将隐喻的范畴扩大。认知语言学派认为隐喻无处不在,它们出现的基础是语言使用者的“体验”,既包括普遍的生活体验也包括特定文化中的体验,它们既反应了人们共同的认知模式,也反应了文化特性。于是有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同一个隐喻意象在不同文化中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隐喻的翻译应该忠实保留原隐喻意象,还是把意义及可读性放在第一位呢?《鹿鼎记》是中国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在中国先后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可谓家喻户晓,同时也是一部充满隐喻特色的武侠小说。英国的闵福德教授和霍克斯教授在翻译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之后十年,又出版了《鹿鼎记》仅有的英译本。评论家指出这部小说在很多方面都具备隐喻特点,无论是政治层面、社会层面还是语言层面。本文进行描述性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总结隐喻翻译策略及各策略的适用情况。首先,笔者收集了小说中的隐喻表达,建立了双语对照附录,统计各策略的使用比例。除了统计分析外,笔者还举例分析,论述译者在隐喻英译中策略的选取及背后的原因。总而言之,译者在隐喻翻译中,策略的选择是基于隐喻所在的文本类型及目的。若文本功能以提供信息为主,那么隐喻翻译时原隐喻意象会经过归化处理;若文本表现形式突出,那翻译隐喻时,译者会尽量还原隐喻的表达形式及意象;若隐喻意象本身具备文化信息,译者会采取补偿策略,还原隐喻意象,牺牲可读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常见中医证候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ASO病人证候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ASO证候(应变量)与危
<正>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职责就是能够提供给用户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在本文中我们对目前城市居民饮用水的质量问题,从微生物和管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对
结合农业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认可工作体会,应用系统理论和过程控制观点,分析了认可准则的25个要素和相互作用,提出了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中应遵循的四个过程和五
这次研讨班时间不长,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收获很大。汪洋主席的讲话紧扣中共十九大主题,紧密联系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实际,既使我们深化了思想认识,又对参政党各项工作有重要指
报纸
"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顺应了国家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要求。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要做好"翻转课堂"的理论建构,更要
<正> 0 引言 随着可编程(PLC)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工业控制领域日益灵活多变的市场竞争。不断更新其产品,小型PLC产品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高。近几年来不少大公司陆续推
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使其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日益凸显,因此,政府以及职业院校联合市场和社会建立了“多元共治”模式,以此来适应高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使我国现当下的职
本文就国内外对自行车运动损伤的研究情况作了综述。按照损伤的流行病学、损伤因素、损伤类型及预防措施针对公路自行车、山地车和BMX(自行车越野赛)的运动损伤进行了分析。
以翻转课堂为着眼点,详细分析小学数学微课设计的意义、原则和策略,从而为加强微课设计的实践与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知识的运用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