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者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go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上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CD107a或LAMP-1)在Epstein-Barr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EBV-DNA)阳性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合NK细胞活性和穿孔素检测,评估EBV感染机体后NK细胞细胞毒功能的变化,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39例初治的EB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107a的表达量、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同时以14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通过查阅患者临床资料,获得患者初治时Sorting-PCR、穿孔素、基因检测等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得出NK细胞细胞毒功能的改变与EBV感染是否有关系。【结果】1、39例患者活化NK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NK细胞活性较正常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除了临床诊断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的患者外,其余患者NK细胞穿孔素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明显减少。2、与正常对照相比,EBV感染靶细胞为NK细胞、T细胞的患者活化NK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量、NK细胞活性和NK细胞穿孔素明显降低。3、5例NK细胞脱颗粒相关基因检测出突变的患者中,有3例静息NK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量<5%,有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NK细胞穿孔素表达量的减少。【结论】NK细胞细胞毒功能在EBV-DNA阳性的患者中普遍受损,由于EBV感染的靶细胞的不同,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亦有所不同。NK细胞CD107a检测结合NK细胞活性及穿孔素检测有助于判断NK细胞细胞毒功能状态,为疾病的诊断和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为了探讨网购中消费者感知价值、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
在全球经济不均衡的条件下,我国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大数额的经常项目顺差,而且仍在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我国的对外贸易伙伴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也随
基于2001-201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和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无明显
目的探讨PDCA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PDCA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工作的120名药师和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对
目的评估Coupler静脉吻合器用于乳腺癌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安全性及时效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完成45例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根据吻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