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不均衡的条件下,我国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大数额的经常项目顺差,而且仍在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我国的对外贸易伙伴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升温。这些国家认为,中国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掠夺世界市场,通过日益扩大的出口规模向发达国家输出通货紧缩,从而损害了这些国家的利益,所以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中国的汇率政策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自2005年起由单一的、钉住美元的相对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笔者结稿之日,人民币汇改之后,其汇率已从原来的8.11上升为今年4月份的6.9949,增长幅度达到15.94%。随着汇率的增长,我国近期的经常项目收支虽然有所改善,然而汇率政策对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对于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及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既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又具很深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我国的经常项目失衡与人民币的汇率调整为研究目标,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重点分析导致我国经常项目失衡的决定因素,以及人民币汇率调整对经常项目收支的改善效果,最后对如何平衡我国的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调整方式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经常项目的定义和决定因素,并对引起经常项目失衡的原因和我国长期经常项目顺差所产生的影响做了详细地论述。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汇率与经常项目关系的基本理论以及汇率调整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并分析我国在实行不同汇率政策时期人民币汇率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本文第三部分在前文的理论基础之上,运用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检验的方法,对1980~2007年样本区间的我国的经常项目收支模型作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国的经常项目的改善效应并不显著,并针对这一现实,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涉及国际经验的论述,通过总结日本及一些东亚国家的经验教训,研究其汇率波动与经常项目收支变化的关系,并分析其政策效果,用以指导我国的政策调整。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尾,主要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