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司法认定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zm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经济类型的案件逐年高发。为了更好地理解职务侵占罪,解决其司法认定相关问题。首先,针对职务侵占罪的客体和对象进行讨论,认为本罪的客体要件定义为复杂客体更能体现刑法的保护功能;认为争议较大的不动产等,也具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性,应当划归为本罪的对象。其次,在主体问题上,认为应当以行为人从事的工作性质来进行认定。根据相关文件的指示,为了解决村委会的职务侵占行为,将其纳入“其他单位”的范围更为妥当。再次,在犯罪主观方面的论述中,分别讨论了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中,间接故意也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罪过形式。同时认为,被侵占财物不论处于行为人本人控制之下还是处于他人控制之下,不影响“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最后,“职务”的含义应包括“公务”和“业务”两方面的内容。对于本罪的犯罪手段,概括为侵吞、窃取、骗取或其它方式。侵占的财物数额的确定应根据财物的不同属性来区别对待。通过对各个构成要件的分析,明确职务侵占罪与其他相似罪名的界限。
其他文献
建构和完善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是提升基层卫生执法效能、保障群众生命利益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分析了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的实然状态及其实际效能,并基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目的是为基层卫生执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基于“双随机”背景,分析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的现实困境和原因,并基于国外卫生执法协调机制建构的经验与启示,对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的优化提出对策与建
越南在抗法、抗美战争时期的歌谣作为鲜活的历史资料,具有深厚的政治、历史底蕴,有着丰厚的文化艺术内涵,表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范和文化特色。本文以越南抗法抗美战争歌谣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及创作来源,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越南共产党的倡导与鼓励、革命运动的助推以及传统歌谣的孕育作用;以革命知识分子和军队战士以及普通工农群众作为歌谣主要的创作来源。其次,越南抗法抗美战争歌谣的特点主要有: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司法认定上,近年来不断引发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论,各学者观点难定一尊,各地司法机关认定也标准不一,该罪在实践中陷入了认定难、争议大的困境。通过对相关既有理论的梳理,围绕争议较大的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关于构成要件的认定。依据主客观要件相统一的原则,分别对该罪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进行分析,得出该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持有明显不符合收支状况且不能说明来源的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民族地区输送人才的重任。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依托的载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是提升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G民族大学作为所在省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该校开展个案研究,深入探究其创新
政党形象是一个政党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创造并有意塑造出来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遵义会议以特殊性和重要性成为党的形象转变的关键节点。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的形象和民主团结的形象遭到破坏。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在遵义会议期间采用会议的形式、以会议内容为依据、运用多种宣传手段等途径塑造了中国共产党新领导集体的形象、独立自主的形象、民主团结的形象以及敢于斗争的形象。遵义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纳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框架后,经过试点实践再到正式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之中,如今已经步入正轨,但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仍然出现了一些细节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就包括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反悔的问题。被追诉人在认罪认罚后又进行反悔的现象并不少见,在此问题上我国目前的立法虽然有了较为原则性的规定,但是相关的理论证成和实践探索还未形成完备的体系,致使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可以遵循的统一标准来解决被追诉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有效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化调整,营造多方参与协同培育高质量人才的社会环境,国家出台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大了对参与产教融合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政府认证标准的企业在金融支持、财政补贴、土地出让、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上给予激励,通过一系列政府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通过对
我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双方均表示在图书馆领域要加强合作与发展。由于语言文字的障碍和信息平台的缺少等原因致使中国与东盟各国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匮乏。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东盟图书馆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拓宽信息交流的渠道、推动资源共享的升级、提高东盟信息利用水平等。主要采取了文献综述和网络调研两种研究方法,此外还运用了案例分析与可视化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成果
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发言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还了展现大国的担当和全球的视野,其发言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等专业知识,笔者以本次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视频作为原语材料进行模拟越汉同声传译,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次同传实践报告。本实践报告是以释意理论作为指导,介绍了释意理论在此次同传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同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总结,对案例进
“刘三姐”是广西家喻户晓的壮族人物形象,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文化品牌。刘三姐歌谣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与精髓所在,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进入网络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法律保护需要与时俱进。本文以刘三姐歌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地区——河池市宜州区(原为宜州市)作为调研点,探寻至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关于刘三姐歌谣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进展现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