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手与大脑不对称性的影像学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samu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手(handedness)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劳动活动中惯用或善用的手,也被称为“优势手”,同时它也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偏侧化最明显的反映,通常与大脑解剖形态和功能的不对称性联系在一起。以往研究显示,与利手相关的大脑解剖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皮层下组织和语言功能网络中,前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认知网络存在结构、功能和神经递质传递上的关联,后者主要归结于利手与语言功能偏侧化之间的联系上。在对白质纤维束不对称性的研究中,利手与胼胝体和弓形束、上纵束等纤维束的解剖形态和微结构属性之间存在关联。在对大脑功能的不对称性研究中,与利手联系最紧密且具有明显偏侧化属性的认知功能是语言功能,而且该功能网络的解剖形态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等特征也与利手有密切联系。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和总结,笔者发现,利手似乎与大脑功能之间的关联比与大脑解剖形态的关联更强。另外,大部分研究只关注利手与大脑解剖形态或大脑功能不对称性的关联,很少有研究尝试综合利用这些基于利手的大脑特征做出预测方面的工作。所以,为验证这一假设并补充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将从大脑灰质形态、白质纤维微结构和静息态FC模式等层面探讨利手与大脑不对称性的关联,尝试在统一框架内做出解释,并运用这些基于利手的大脑特征来预测剑桥大学老化和神经科学中心(Cambridge Centre for Ageing and Neuroscience,Cam-CAN)数据库中部分样本个体的利手系数,这将有助于解释和补充现有基于利手的脑机制预测研究,对利手的发展发育从进化角度做出解释。基于此,本研究将开展四项研究考察利手与大脑解剖形态和功能的不对称性之间的联系,并利用这些联系对Cam-CAN数据集部分样本个体的利手系数进行预测研究。研究一到研究三的着重点在于探究利手的大脑解剖形态基础和功能活动机制,并提取相应特征以构建预测模型,在研究四中完成对个体利手系数的预测。具体而言,研究一在灰质形态层面上考察了利手与体积不对称性的关联,结果表明,利手与丘脑区域灰质体积的不对称性有显著关联,即个体的用手偏好越倾向于右手,其丘脑团簇的灰质体积右侧不对称性越低,这与以往研究的结论相似。研究二尝试从白质形态上对利手与大脑解剖形态不对称性之间的联系作出刻画,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利手系数越大,即表现为右利手,其胼胝体压部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右侧不对称性程度越高,在白质连接层面反映了利手与颞叶功能的联系。鉴于利手与语言功能偏侧化之间的联系,研究三采用静息状态功能数据,选取对大脑语言功能偏侧化做出较大贡献的关键脑区作为种子区,采用种子区对全脑体素的FC模式计算方式,探究利手和这些FC模式不对称性的关系,具体研究结果表明,利手与双侧额下回三角区对左侧脑岛团簇、左侧枕中回团簇和左侧辅助运动区团簇的FC不对称性,与双侧脑岛对左侧颞中回团簇和左侧内侧额上回团簇的FC不对称性,与双侧颞上回对左侧枕中回团簇的FC不对称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双侧额中回对左侧梭状回团簇和左侧中央后回团簇的FC不对称性,与双侧辅助运动区对左侧额中回团簇的FC不对称性之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在静息状态层面上反映了利手与语言功能偏侧化的联系。研究四使用Cam-CAN的部分样本数据,根据被试的年龄、性别、利手系数等人口学变量匹配之后包含49名左利手个体和相等人数的右利手个体。通过综合前三个子研究所得的基于利手的大脑不对称性特征,将这些特征一同纳入到预测模型中,采用向后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逐一排除未达到显著预测效果的变量,并反复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最终确定最优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双侧额下回三角区与左侧脑岛团簇、双侧脑岛与左侧内侧额上回团簇以及双侧额中回与左侧中央后回团簇的FC不对称性能够显著预测个体利手系数11.6%的变异,说明利手与大脑不对称性的关联主要表现在大脑功能层面,这与研究的假设相一致,同时也提示我们大脑语言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共同作用,以及遗传基因、环境影响方面的因素联合起来可能会对个体的利手系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总的来说,本研究采用多模态脑影像数据,在大脑解剖形态的不对称性和功能的不对称性两个层面上考察了利手与大脑不对称性的相关关系,并利用这些特征显著预测了Cam-CAN样本个体的利手系数,提高了研究整体的可靠性。未来的研究可以使用较大的样本量,利用多模态脑影像数据,结合现有的研究分析方法,对利手的大脑不对称性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通过综合考察利手的大脑解剖形态基础和功能机制,并综合这些特征对个体的利手系数进行预测,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从进化角度剖析了利手与大脑不对称性的关联,为深入理解利手的大脑机制提供了进一步证据,也为未来基于多模态影像特征对利手的预测研究和数据挖掘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化石能源的日渐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寻求一种有效的储能设备来合理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其中以零排放、效率高和燃料多样性等优点的燃料电池是
本文针对物流无人机需要跑道和长航时的问题,提出运用四旋翼无人机运载固定翼无人机进行垂直起降的方案,并对其中涉及的两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地探索研究:其一是对接所需的高精度高鲁棒性的相对位姿测量,其二是对接后的变质量参数组合体控制。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课题开展的工作如下:首先,研究了基于单目视觉相机的相对定位技术。运用Canny算子对合作靶标进行边缘检测,采用联通域算法提取边缘信息中的特征点,然后运用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是五大领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对比以往以科学知识的获得为目的、以探究为手段的科学教育活动,《指南》中对科学活动的目标要求则赋予了“探究”更全面的意义,探究既是学科学的方法,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运用适宜的教育形
分布式电源是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大电网,电力系统的稳定随之受到影响。大多数分布式电源以电力电子装置为接口,缺乏传统同步机所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农业机器人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因我国南北地区的地形差异,北方平原地区农业机器人发展明显远超南方地区。为了推动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快南方丘陵地区农业机器人的研究。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的特点是家庭农户小地块种植,对农业机器人移动平台有特殊要求,如体积小巧、结构简单、调整方便、价格便宜、性价比高等。因此,研制适应南方地区的农用移动平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款具有地
城市盗窃犯罪是一种案件数量多、警务资源消耗大的犯罪类型。盗窃犯罪时空分布的精准化预测对提升布控、排查、巡逻等警务工作的效能具有支撑作用。目前,国内外针对犯罪预测方法的研究多局限于大时空尺度,准确率、精细度有限,预测结果对实际警务工作的指导性普遍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城市盗窃案件的时序特征与时空特征的分析、提取方法,结合环境影响因子,以“日”为时间尺度,以“社区”为空间尺度,建立了LSTM与ST-GCN融合的城市盗窃犯罪时空分布预测模型,并利用实际案例数据进行了验证
脐橙是我国极为常见的一种水果,尤其在重庆、四川、湖北和湖南等地区极为盛产。这些地区丘陵坡地众多、道路崎岖、耕作地块小,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提高脐橙采摘效率和降低采摘成本是当前脐橙种植业十分关心的问题。全自动化水果采摘是水果种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包括果实的获取和采摘后处理两大部分。分拣分级、传送是采摘后处理中的重点、难点部分,是其核心工序。本课题选取山地脐橙采摘作业平台的分拣传送装置为研究对
目的:疟疾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是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WHO报道,2018年,全球约有2.28亿病例,大约40.5万例患者死于疟疾。尽管疟疾根除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
柑橘作为三峡库区的特色作物,其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其采摘方式主要通过人工采摘,占了整个生产作业量的40%,柑橘采摘既耗时又耗力,丘陵山地地形进一步加大了采摘难度和危险性。柑橘采摘末端执行器一般以夹持方式采摘柑橘,通过机械臂将果实放入收集蓝中,既容易对柑橘造成机械损伤,也降低了采摘效率。因此,设计了一款柑橘无损采摘末端执行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万州柑橘园中椪柑和古红橘作为研
英国王室收藏的历史可追溯至文艺复兴早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从特权化向公众化的转变。位于苏格兰东埃尔郡的邓弗里斯庄园(Dumfries House)保留了18世纪英国贵族庄园的原貌,由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收购后纳入了英国王室收藏的体系之中。在查尔斯王子的主导下,邓弗里斯庄园转变为面向公众开放的文化景点,并发展成引领东埃尔郡走向城市复兴的文化产业。本文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