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SG-5的安全性评价及对SD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ngb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能作用,长期以来应用于发酵食品和乳制品当中,是公认的安全可食用的菌株。但是近年来也有研究报道某些来源的乳酸菌也会产生安全性问题,如发酵后会产生亚硝酸盐、生物胺类、吲哚等有毒害作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在体内蓄积过多,会危害健康。本实验室从桑叶中分离到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植物乳杆菌(γ-aminobutyric acid,GABA),命名为SG-5,该菌株GABA产量为7.24g/L,具有显著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能力。为了明确其对动物的安全性,本研究首先分析菌株SG-5的生物特性,然后从动物毒理学实验、有害代谢产物、菌株耐药性三个方面来评价SG-5的安全性,最后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菌株SG-5的生物特性分析。对SG-5的耐胆盐能力、耐酸碱稳定性和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证明菌株在0.8%胆盐浓度下的耐受力为39.19%,低于0.8%胆盐浓度下均能存活,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SG-5在Na Cl质量浓度低于8%的条件下均能存活,在8.0%Na Cl浓度的耐受力为17.73%;在酸性条件下p H>3.0时SG-5生长良好,碱性条件下p H0.05)。未得到最小观察有害作用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说明SG-5的NOAEL>8×1012CFU/kg。对大鼠脏器进行细菌易位检查,没有易位现象生物发生。实验结果初步表明SG-5为安全性菌株。3.菌株SG-5有害代谢产物评价试验。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某些有害代谢产物,用血平板对菌株SG-5进行溶血实验,没有溶血现象;用氨基脱羧酶培养基培养SG-5菌株,检测SG-5是否产生氨基脱羧酶,结果为阴性,说明SG-5不产生氨基脱羧酶;用蛋白胨水培养基培养菌株检验是否具有分解色氨酸的能力,试验结果为阴性;同时用硝酸还原酶试剂盒检测菌液中是否含有硝基还原酶,结果表明不产生硝基还原酶。4.菌株SG-5耐药性分析。使用KB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SG-5对哌拉西林等12种抗生素是否具有抗性,并提取SG-5的质粒,检测是否含有耐药性基因,实验结果显示SG-5对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四环素、氯霉素、罗红霉素、青霉素等6种抗生素敏感;对利福平、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等7种抗生素耐药,菌株不含有耐药性质粒。5.菌株SG-5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SD大鼠28天喂养实验结束时,收集大鼠的盲肠粪便,采用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的微生物菌落组成,进行OUT及丰度等分析。结果表明中剂量灌胃组(8×1010CFU/kg)盲肠微生物物种丰度、多样性及乳酸菌含量大大增加,有害菌群减少。综上所述,菌株SG-5为一株安全性菌株,适宜的剂量范围能够提高盲肠微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
其他文献
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果树之一,柑橘产业已成为南方农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黄龙病(HLB)被认为是柑橘的癌症,蔓延速度快、危害大。感染黄龙病的柑橘树,产量和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死亡。黄龙病一旦爆发,将给果农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当目前为止,还没有药物可以治愈柑橘黄龙病。因此,对柑橘黄龙病的预防,必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目前使用的柑橘黄龙病诊断方法,如PCR检测技术、DNA探
菠萝是四大热带水果之一,口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巴厘’菠萝是我国的主栽品种,占我们菠萝栽培面积的80%以上。但‘巴厘’菠萝容易发生黑心病。菠萝黑心病问题已经成了菠萝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发菠萝的黑心病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分离的菠萝内生菌黑曲霉对减轻菠萝黑心病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在考察ABA对黑曲霉孢子活力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黑曲霉与ABA多种结合处理方式控
在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授粉是制种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充分、均匀的授粉则是杂交水稻种子优质、高产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人工辅助授粉方式,劳动强度大、授粉均匀性差、作业效率低、父母本种植行比小,严重阻碍了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械化进程。本课题拟对多种气流辅助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器进行研究,并设计和制作出适用的高地隙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样机,在保证授粉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授粉作业的效率,对提升我国杂交水稻制种
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建立测定乳制品中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醚-石油醚提取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检测和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效果好且容易操作,在0.01~0.50 mg/mL的添加水平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6 g/100 g,定量限(S/N=10)为0.2 g/100 g。加标质量分数0.2,
植物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重要器官,也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和制造营养成分的主要途径。研究植物叶片的面积、周长、长度、宽度等几何参数对植物生长发育、作物管理和作物产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测量叶片几何参数的方法主要有方格纸法、称重法、系数法、回归方程法,虽然测量结果准确,但是费时费力,不适合用于大规模测量。自动测量叶片几何参数的方法主要有叶面积仪法和图像处理法,目前国内外
学位
桑蚕(拉丁学名:Bombyx mori Linnaeus),俗称家桑蚕,是一种以桑叶为主食的鳞翅目(Lepidoptera)泌丝昆虫,一个世代经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不同发育阶段,各个发育阶段皆可作为生物科学研究的素材。家蚕以卵的形式繁殖,其中卵有滞育卵、解除滞育卵等之别,如何快速无损地鉴别家蚕蚕卵的滞育与否对其在蚕丝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是以Raman(拉曼)光谱技术为基础对不同发育期的滞育与解
鸟类血孢子虫是全球分布的由媒介传播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主要包括疟原虫属(Plasmodium)、血变虫属(Haemoproteus)和住白细胞原虫属(Leucocytozoon),是鸟类中常见的体内寄生虫,会引起疟疾等疾病,对鸟类健康造成危害。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包括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疟疾在内的其它现生血孢子虫的祖先均起源于鸟类血孢子虫,因此研究鸟类血孢子虫对于认识人疟疾的毒力和传播机制以及保护公共健康
本实验以人参果果实为材料,设置乙烯利浓度分别为500 mg/L、1000 mg/L、2000 mg/L和4000 mg/L的4个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乙烯利浓度对人参果采后成熟进程、腐烂速率、营养指标、相关酶活性等变化的影响,为促进人参果采后成熟,保持良好的品质和适宜的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于2018年7月2日进行处理,于0 d、3 d、6 d、9 d进行取样,观察人参果果实成熟进程和
兰科植物菌根(OM)在结构上虽然是典型的内生菌根类型,但其营养机理长期被认为是植物寄生于真菌。近年来,Cameron等(2006)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绿色兰科植物成株与菌根菌(OMF)之间确实存在互惠共生关系,即菌根真菌协助植物在陆地环境固着并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而宿主提供碳水化合物回馈给真菌。但宿主的碳水化合物是如何被转运至共生真菌?这种转运过程又是如何被调控?宿主糖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