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化红外指数的旱情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NGBAOL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粮食生产及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威胁。陕西省地理位置处于中国西北内陆腹地,位于西北地区东部环境脆弱带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频发的干旱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尤其是冬小麦、夏玉米的关键生育期春、夏季降雨稀缺,对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因此,针对陕西省旱情发生状况进行干旱监测研究,准确掌握旱情发展状况,及时分析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遥感监测技术因其具有实时性、动态性、高效性等多方面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旱情监测研究中。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相关分析、Mann-Kendall检验、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及Hurst指数等方法,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植被指数、实测土壤相对湿度、降水及农业受旱面积等数据分析了标准化植被指数(SV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红外指数(SII)在陕西省的区域适用性以及15a干旱的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旱情的演变趋势。主要结论如下:(1)三种指数SVI、SPI和SII对陕西省的旱情监测结果与土壤相对湿度、降水数据以及受旱面积均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SII指数表征的干旱发生状况与实际旱情吻合度最高,说明利用SII进行旱情监测具备一定的有效性与可行性。(2)近15a来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和陕西全省的年平均SII值总体上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以0.0826、0.0683、0.0565、0.0739的速率增加。各地区旱情波幅不同,陕南地区干旱变化幅度显著,关中地区干旱变化幅度微弱,陕北地区干旱变化幅度居于关中与陕南之间;利用M-K突变检测方法结合SII距平曲线确定4个地区SII值出现突变的年份:陕西省为2002、2008、2011年,陕北地区为2003、2008年,关中地区为2010、2014年,陕南地区为2006、2008、2012年,根据《全国近50年旱灾灾情统计》,以上存在突变年份均为旱情加重年。(3)通过近15a来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和陕西全省年际、春、夏、秋、冬季5个时间尺度上干旱面积覆盖率的变化情况得出,不同地域、时间尺度上均有旱情发生,但各季节旱情出现强度略有差别,以春季旱情最为严重,夏季和秋季稍弱;在年际变化方面,各区域干旱面积覆盖率均以不同程度的速率减小,以2001~2005年干旱最为严重,2010年以来干旱状况有所缓解。(4)依据SII干旱等级标准对近15a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和陕西全省的平均SII值进行旱情等级划分,可得出4个区域各干旱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干旱、极干旱区域主要位于陕北地区北部、西北部区域,关中地区中部、东部区域,陕南地区为整个陕西省降雨量最为充沛的区域,唯北部与关中地区接壤部分处于干旱区域,整体较为湿润。由各干旱类型的出现频率统计情况来看,15a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从陕南、关中、到陕北逐渐增加,且陕北地区干旱、极干旱发生频率远高于关中及陕南地区。(5)将SII值的变化趋势与持续性信息耦合可知:陕西全省14.23%的区域干旱化趋势持续性显著增加,主要位于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及商洛市,关中地区宝鸡市西南部区域以及陕北地区延安市东南部小面积区域也有分布;55.74%的区域干旱化趋势持续性不变,主要位于关中地区咸阳、铜川市,陕北地区延安市大部分区域;11.89%的区域干旱化趋势持续性减弱,主要位于陕北地区榆林市,关中地区西安、渭南市,陕南地区商洛、汉中市也有少量分布,另外有18.14%的区域无法确定未来变化趋势。本研究从指数构建角度分析SII指数进行旱情监测的适宜性,分析了陕西省、陕北、关中及陕南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等级、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Sen氏斜率法、Mann-Kendall检验与Hurst指数等方法得出各区域旱情的演变趋势,该研究结果可对陕西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旱、抗旱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互联网信息传播改变了以往的地理格局,微博形成的新型网络空间成了当今人们信息交互的重要平台。利用社交网络分析法和GIS可视化,在地理学视角下,本文尝试对微博中信息传播路径的定量分析。网络信息的传播范围随着信息受众数量扩大而呈现指数型增长。为了探究这背后的扩张影响与现实地理空间的关系,本文以话题为基准,进行数据的跟踪采集信息网络中的用户,同时提取身份角色的共性,进而建立量化的信息空间网络。首先,在网络
新媒体是新型网络技术体系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又被称为“第五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此同时,新媒体也被“有心人”利用,使本来就让人棘手的互联网诈骗、电信诈骗翻出了新的花样,带来了比以往更具有迷惑性的套路,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危害,让人防不胜防,新媒体环境下的诈骗行为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如此形势下,非常有必要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诈骗案件进行深入研究,最大程度上解析此类案件
含氮化合物作为生化过程的重要载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生命体中。基于C-N键断裂为方式的化学转化,往往可以使复杂反应简单化,也可用于修饰某些特殊分子。然而,叔胺的C-N键断裂需要较高的能量,这使得想要诉诸简单且高效的C-N键断裂并实现其定向转化,是化学研究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特别是基于C-N键断裂的高效的原子经济型新反应,是21世纪有机合成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叔胺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且廉价易得
大健康发展背景下,昆明市民办养老机构如何顺势而为,抓住大健康发展的政策和环境机遇,分类分级的协同协调发展,促进养老服务的转型升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基于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的耦合关系理论,立足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背景,从养老产业发展视角研究昆明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问题。首先,采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对大健康背景下昆明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环境进
由于互联网媒介环境的特殊性,当今网络评论标题的特点与传统媒体中的评论标题相比已经有了一些不同,因此其制作要求也需要重新顺应时代进行归纳与总结,而人民网评作为央媒评论有着比较广泛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值得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网络评论标题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时不难发现,如今网络评论的发展重点已然过渡到了评论标题的竞争阶段,而标题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这给当代网络评论标题的制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对人民
在消费全球化背景下,消费主义蔓延到了边境少数民族村庄各个角落,并直接参与村落消费文化构建中,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消费文化。在广西宁明县那党屯——中越边境地区的一个壮族村落,村落消费文化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与之相应的变化。在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的阶段,那党壮族村民的生活消费品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进入林下经济为主导的阶段以后,随着松脂经济的开拓,当地村民的收入总量较大增加,因而消费方式出现向外扩展购买;
本文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在社会时空变迁中,不同的阶段我国农村分家制度所呈现的特点,以及从分家实践的变迁中所感知到的社会的变化和结构的转型。从传统时期到土地集体化运动中的中国农村,再到以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发展下的当代中国农村,农民的分家实践不断变迁。传统时期,父辈权威主导分家、对分家程序严格把控,子辈对家产虎视眈眈,睚眦必较;土地集体化时期,子辈强势推动分家,分家程序简单推进,子辈对于家财稍许
保障房的建设具有很强的保障性和公益性,引入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政企双方优势,增强我国保障房建设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但是,我国的PPP模式发展时间较短,各项法律法规发展不完善,加上保障房的建设和运营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大,政府部门作为单一的监督主体在监管上面临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PPP模式的发展与应用。本文的重点探究在保障房
本文以多元模式联运街道作为设计要点,关注街道空间的组合方式和功能作用。街道中的空间不只包含机动车的通行,也关乎到公共卫生和安全、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问题,我们需要让街道上的出行方式更多元,街道功能更丰富,更适合出行与生活。通过对不同街道的功能,形式、需求的的深刻了解,结合城市街道的设计学,街道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知识。分析总结出城市街道的存在问题和所产生的影
村民自治制度是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一定区域内的农村居民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乡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主要环节从而实现村民自我服务、教育和管理的政治形式和制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87年颁布试行,到1998年修订正式实施,以及2010年重新修订,目前村民自治制度已成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村民自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