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孔钽金属的制备及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nz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尚未解决的难题,发病率逐年提高,致残率较高;尤其当股骨头坏死病变进展到中晚期,伴随股骨头软骨下微骨折及骨量的缺失,将导致股骨头塌陷,退变将不可逆。在保留股骨头手术方案中,骨科医生需要对即将失去完整结构、塌陷的股骨头进行修复及重建。传统经典的方法是采用自体带或不带血运髂骨或游离腓骨进行移植修复,但仍存在修复后生物力学强度不够及分布不均,再次塌陷不可避免。
  随着生物组织工程技术进步及新型生物材料研究的发展,有望为股骨头坏死后保髋治疗提供新的方式。基于组织工程技术三大要素,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具备稳定化学特征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组织体液无炎症反应;(2)支架材料具有与骨结构类似的力学性能,从而避免应力遮挡,特别是在弹性模量上与相应骨组织(0.01~30GPa)越接近越好,同时具有足够的生物力学强度;(3)在空间结构上与骨组织类似,可为种子细胞提供有利的生长空间和物质交换场所。
  目前常用医用生物金属材料面临弹性模量高、孔隙率低、接触面摩擦系数低、易出现应力遮挡,造成宿主骨相应骨折及内植入物失效等问题。多孔钽金属(Porous tantalum)具有类似骨小梁结构,平均孔径在400~600μm之间,整体孔隙率为75%~85%,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结构相近,能更好地减少植入后应力遮挡,有利于骨重建及塑形。其相关产品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但多孔钽金属材料制备技术被垄断,应用价格高昂,因而实现多孔钽金属国产化势在必行。
  本研究以多孔碳化硅材料为支架,应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新型多孔钽金属材料,并进行初步的生物性评价;开展了多孔钽金属材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坏死的实验研究,并在临床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综合评价新型多孔钽金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以多孔碳化硅为支架材料应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技术将钽金属沉积在其表面形成国产新型多孔钽金属材料,采用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系统观察碳化硅支架材料在涂层前后表面金属形态特征,及扫描电镜和EDX能谱分析确定钽金属涂层厚度及钽元素能谱分析证实新型多孔钽金属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出新型国产多孔钽金属。制备过程证实了最佳的氢气流量为150mL/min,最佳基体反应温度为900℃,沉积时间为10小时。采用化学气象沉积技术能够将钽金属均匀沉积到多孔碳化硅支架孔隙表面,涂层与碳化硅基体的结合力良好。新型多孔钽金属不仅具备理想的孔隙率率及三维互通的网状结构,有具有与骨组织相匹配的力学性能。
  2.通过原代提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进行分离、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细胞表面CD45、CD44及CD34蛋白,进行BMSCs特异性抗原鉴定。分别将BMSCs与钽金属浸提液、正常培养基及多孔钽金属材料共培养7天,分别观察1、3、5、7天细胞生长、增殖曲线,发现1、3、5天三组间无明显差异,7天时钽金属共培养组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MTT法测定三组间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反映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应用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多孔钽金属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及增值情况,联合培养至第7d,相邻细胞间突触交织融合,粘附爬行相互连接,多孔钽金属表面完全被细胞所覆盖,并可见多孔钽金属孔隙内部充满细胞,并分泌基质覆盖在材料表面。另外将多孔钽切割制作成直径为0.5cm、长0.7cm大小的圆片状,植入兔背部筋膜及肌肉处,观察多孔钽植入后与周围结缔组织纤维相容性。12周后,发现多孔钽被结缔组织包围,局部没有红肿、破溃、流脓等炎症反应和肿瘤形成。Van Gieson染色结果表明,皮下植入的多孔钽完全整合到结缔组织中,无免疫排斥反应。证实了新型多孔钽支架材料具有良好体内体外生物相容性,进而可为下一步进行骨植入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3.针对B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转化的潜力和特性,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结合多孔钽形成复合体,植入兔股骨坏死区域,观察其改善成骨以及骨修复的情况。首先通过体外实验我们采用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与多孔碳化硅、多孔钛金属和自制新型多孔钽金属共同培养,7天培养后与多孔钽支架组的细胞增殖均高于Ti合金和SiC支架组(P<0.05);通过细胞的成骨诱导,并经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钴钙法染色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取、培养的细胞符合干细胞具有成骨分化的特性;将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多孔钽支架复合培养,细胞数量随着复合培养的天数也不断增加。两周后,可荧光定量PCR检测到多孔钽金属复合培养组的骨钙素、骨桥蛋白表达增高,证实了多孔钽金属具有一定促进骨生成作用;在体内实验中,制备成激素型骨坏死模型并多孔钽金属及复合细胞后植入修复骨坏死,进行植入物周围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间骨组织内均有不同程度的BMP-2和VEGF表达,在骨髓、微血管周围及周围骨组织内可见黄褐色颗粒,其中多孔钽金属联合BMSCs组深染,表达较明显,12周时强烈表达,多孔钽金属联合BMSC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在单纯植入多孔钽12周后,多孔钽的孔隙几乎全部被新生的类骨质所填充,多孔钽联合BMSCs共培养组,可见再生的骨小梁(红色)在多孔钽的内部。通过此次试验再次证明了新型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骨植入材料的基本要求;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多孔钽金属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坏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治疗中晚期骨坏死提供一些思路和选择。
  4.应用新型多孔钽棒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方法对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进行了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治疗,在明确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促成骨作用,多孔钽金属棒具有诱导骨生长及生物力学支撑的情况下,研究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坏死,对中晚期的年轻股骨头坏死病人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研究结果发现新型多孔钽棒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骼骨瓣转移有效的清除了股骨头内坏死骨,促进了股骨头内新骨再生,提供了可靠的血供及生物力学支撑,预防塌陷的进一步发生,并且不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其他文献
人工湿地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深度脱氮处理技术,湿地填料是影响脱氮效率的关键。已有研究发现火山岩是良好的脱氮填料,但当前关于的研究多以模拟废水为实验用水,采用实际生活污水的研究鲜有报导。本文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实验用水,通过摇瓶实验研究和TOPSIS评价模型等分析系统评估了我国8个不同地区火山岩(Volcanic Rock,VR)的脱氮性能;以砾石(Gravel)填料为对照,对比研究了206天内人
学位
苯胺黑药和菲作为常见的选矿药剂和多环芳烃污染物,因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都不容忽视,所以对其的治理刻不容缓。目前微生物法处理苯胺黑药和菲因为其绿色廉价、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筛选菌株对苯胺黑药进行处理,使用非金属矿作为载体,利用固定化微生物对苯胺黑药和菲污染进行治理。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伯克霍尔德菌属和肠杆菌属以及购买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本论文的实验菌株。通过对菌株
学位
我国是电解金属锰生产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产量的96%。电解金属锰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电解锰渣,随着金属锰需求量的快速增加,电解锰渣也随之迅速增加。我国电解锰渣堆存量超过1.6亿吨,且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00万吨。电解锰渣夹带大量的可溶硫酸锰,本身也含有少部分难溶锰。此外,在堆存的过程中,因空气中氧及微生物的联合作用,硫酸锰也会转化高价的难溶锰。如何高效地回收电解锰渣中的锰,在减少锰资源损
学位
随着对电力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火电厂产出的固体废物——粉煤灰已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将粉煤灰作为辅助胶凝材料掺入混凝土中,已成为粉煤灰资源化处理的主要途径。相比原粉煤灰,将粉煤灰细化更有利于其在水泥浆体中发挥活性,提高浆体的抗压强度。然而,不同粉磨工艺所制备的粉煤灰其粒度分布、表观形貌等物理特性存在差异,导致粉煤灰-水泥复合浆体性能表现不同;同时,粒级配比对复合浆体的填充效应
该文基于水中氯醛污染的现状及HO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对pH值、反应时间、药剂投加量、氯醛浓度、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的考察及对反应产物的分析,探讨了各种HO反映体系除氯醛污染的效能.KMnO/HO体系与铁—HO体系除氯醛效果显著、反应迅速、反应条件温和.KMnO/HO降低了体系的TC与TOC,可使1.73﹪的5mg/L的氯醛完全脱氯,产物主要为氯仿、甲酸盐.相同氯醛浓度时,HO/Fe体系对TOC降低
学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由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缓慢进行性丢失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PINK1基因突变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PD的发生。PINK1能够通过参与线粒体呼吸和线粒体自噬过程进而调节线粒体功能。目前,有关PINK1基因缺失对胶质细胞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为了探讨在炎症反应过程中PINK1缺失对胶质细胞中促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对胶质细胞的
学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世界及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AD困扰着我国数百万家庭,因此针对AD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基因芯片及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对AD遗传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深入,然而72%的AD遗传因素仍然未知,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AD,因此,深入探寻疾病相关的遗传因素和可控环境因素,可为AD风险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72个国家的70岁以下人群中恶性肿瘤为第一或第二大死因的国家有91个,第三或第四大死因的国家有22个。而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升高,并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死因。因此,揭示恶性肿瘤发病分子机制将为有效治疗肿瘤提供关键的靶点,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表观遗传调控是指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前提下,影响基因表达的现象,具有可遗传
学位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的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多发于青少年晚期和成年初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以分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其中,阳性症状包括幻听、幻觉、妄想等,阴性症状表现为言语贫乏、冷漠、孤僻和缺乏动力。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存在包括情景记忆、工作记忆和注意力在内的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会给患者及其家属还有社会带来沉重的负
针对传染病病原体的现场快速检测对于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及时预防和诊断极为重要,迫切需要小型化便携式病原体核酸检测系统。本文以课题组自主研制的小型化集成式核酸样本检测设备为出发点,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操作简便、功能强大、能够实现现场传染病检测自动化流程及数据云存储的软件系统。论文的研发思路和主要工作如下:  (1)平台开发:  基于现场病原体检测设备的自动化控制需要,对系统控制软件进行需求分析,提出软件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