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冲突治理背景下公众环境意识的培育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1目前一些承担着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设施因其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受到周边公众的抵制,产生冲突,这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以环境“邻避”冲突中公众环境意识的研究为基础,发现公众环境意识存在的不足,并为培育公众理性环境意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首先,通过研究公众环境意识与环境“邻避”冲突之间关系,我们发现:公众环境意识是促成“邻避”发生的要因,也是治理环境“邻避”冲突的关键要素之一。一方面,获取环境信息的渠道不畅通、环境信息分享机制不健全、环境维权机制不健全、政府环境信用有待提高是导致冲突发生的制度性因素;另一方面,公众的环境知识相对匮乏、部分公众环境价值观扭曲以及公众对政府环境信用认可度偏低等是促成公众做出非理性环境行为的心理性因素。其次,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事件、广东番禹垃圾焚烧厂事件以及杭州余杭九峰垃圾焚烧厂事件这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本文发现“邻避”冲突背后反映出的公众环境意识培育中存在的误区,阐明政府应该如何培育公众形成正向的环境意识,并引导公众做出合理的环境行为。最后,指出政府对于环境“邻避”冲突的治理多集中于事件发生后被动采取弥补措施而往往忽视了日常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难以有效预防环境“邻避”冲突的发生。因此,我们要重视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并积极引导公众的环境行为选择以培育公众的环境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中国乃至全球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其中镉(Cd)以高毒性和强移动性而备受关注。但现有的Cd超积累植物大多具有生物量小、生长缓慢和地域性强等特点,导致
大气颗粒物与VOCs对全球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霾与大气VOCs种类和浓度有关。为了探讨霾过程大气VOCs变化特征,本文在线监测VOCs车载实验系统上,对上海大气中72种VOC
铅锌冶炼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行业,我国也是世界铅锌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然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冶炼铅锌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尾矿颗粒和冶炼后矿渣的任意堆
北部湾(Beibu Gulf)旧称“东京湾”,位于我国南海的西北部,介于16°-22°N,105°30’-110°E,由中国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及越南半包围形成,是一个半闭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