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颗粒物与VOCs对全球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霾与大气VOCs种类和浓度有关。为了探讨霾过程大气VOCs变化特征,本文在线监测VOCs车载实验系统上,对上海大气中72种VOCs(其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三类)进行连续1个月(2013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监测,并与气象参数(风向、风速以及降雨)、大气5种常见污染物(CO、O3、NOx、PM2.5、PM10)进行比较,最后使用PMF模型对霾与非霾日大气VOCs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如下:(1)本文在正压车载实验室系统内开发VOCs在线监测平台。该系统所检测72种VOCs浓度与对应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在0.094-0.800μg/m3之间,精密度低于10%,符合VOCs相关检测方法要求。(2)霾与非霾期间检测到的大气VOCs种类相近,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三大类,其中霾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294.8μg/m3;非霾期间平均浓度为108.9μg/m3,异戊二烯浓度变化特点最明显:非霾天接近未检出;霾天浓度为0.81μg/m3。对主要来自机动车产生的2-甲基戊烯、正辛烷等VOCs在霾天与非霾天总量变化不明显。非霾大气VOCs浓度与车流量有关,霾期间VOCs等污染物存在瞬时性,VOCs日均浓度不高。(3)霾与非霾期间大气总VOCs浓度与风向相关性均不强,而空气污染等级、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相关性较大;大气中VOCs浓度、大气颗粒物与风速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0.649、0.666);降雨期间VOCs浓度与大气颗粒物浓度有下降。(4)由于霾期间空气扩散条件较差,源于周围企业、环境污染物难以及时扩散,所以霾时期VOCs污染物主要源于周围企业,汽车尾气为VOCs污染物的次要来源。在非霾期间交通高峰时段2-甲基戊烯、甲苯化合物浓度明显要高于非交通高峰时段浓度,说明非霾大气中VOCs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5)通过PMF源解析模型计算:霾期间大气VOCs最大贡献源是石油化工,其次是汽车尾气;非霾期间大气VOCs最大贡献源为汽车尾气,其次是石油化工。其原因可能为霾期间大气扩散条件不好,位于本监测点附近石油化工企业VOCs污染物不能得到有效扩散,成为了主要污染物;非霾,由于大气扩散较好,类似企业VOCs污染物能及时得到扩散,这时本监测点附近车辆所排出的VOCs污染物质就成为了该地区、该时间段的主要污染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