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合金激光熔覆层的酸露点腐蚀特性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燃煤电厂广泛采用湿法脱硫技术,烟气内SO2含量显著减少,但由于SO3及其它酸性物质脱出量少,且湿度增加、温度降低,烟气更易在脱硫系统及尾部装置上冷凝形成酸性液滴,造成严重的酸露点腐蚀问题。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燃煤电厂需要参与深度调峰,锅炉低负荷运行时脱硫系统及尾部装置内较低的烟气温度和流速进一步加剧了烟气冷凝及酸露点腐蚀。因此,开发具有优良耐酸露点腐蚀性能的新材料和表面技术对脱硫系统及尾部装置的腐蚀防护和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主要成分与哈氏合金C22相同的NiCr22Mo13W合金粉末材料,通过同轴送粉法在普通碳素钢Q235表面制备了 NiCr22Mo13W合金激光熔覆层,发现其主要物相为固溶有Cr、Mo、Co、Fe等元素的γ-Ni固溶体和少量的碳化物,显微组织结构主要由初生树枝晶和偏聚了 Mo元素的次生共晶组成,其凝固行为具有非平衡凝固特征,由熔池中的成分过冷和G/R(温度梯度/凝固速率)决定,自与基体交界处至顶部区域依次为平面晶-胞状晶-柱状树枝晶-等轴状树枝晶,晶体生长方向由熔池内最大热量传递方向决定。研究了 NiCr22Mo13W合金激光熔覆层在模拟脱硫烟气硫酸露点腐蚀环境(50℃-70℃下50wt.%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能、钝化膜特性和腐蚀行为,并与哈氏合金C22、TC4钛合金和耐硫酸露点腐蚀钢ND钢的轧制板材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激光熔覆层显微组织结构对腐蚀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Cr22Mo13W合金激光熔覆层的耐蚀性能与哈氏合金C22相近,远高于TC4钛合金和ND钢,后两者的腐蚀速率分别为激光熔覆层的约28倍和144倍。NiCr22Mo13W合金激光熔覆层和哈氏合金C22表现出相同的钝化行为,形成了相同的双层结构钝化膜,由包含Mo氧化物和Ni、Cr氢氧化物的多孔外层与以Cr2O3为主的致密内层组成,其中致密内层主导钝化膜保护性。NiCr22Mo13W合金激光熔覆层显微组织结构中的元素偏聚使其钝化膜中Cr203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导致了比哈氏合金C22稍弱的耐蚀性能和更高的局部腐蚀敏感性,并且表现出次生共晶优先溶解的晶间腐蚀。NiCr22Mo13W合金激光熔覆层的钝化膜致密内层随环境温度升高先增厚后减薄,导致耐蚀性能在60℃下最好而在70℃下最差。哈氏合金C22的钝化膜致密内层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薄,在70℃时出现电极反应机制转变,导致耐蚀性能下降。为探索脱硫烟气冷凝液中其它酸性物质的影响,对比研究了 NiCr22Mo13W合金激光熔覆层和哈氏合金C22轧制板材在模拟脱硫烟气混合酸露点腐蚀环境(50℃-70℃下 50wt.%H2SO4+2wt.%HCl+1.5wt.%HNO3+0.2wt.%HF 混合酸溶液)中的耐蚀性能、钝化膜特性和腐蚀行为,探讨了 NO3-、卤素离子(Cl-和F-)和环境温度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NiCr22Mo13W合金激光熔覆层和哈氏合金C22表现出相近的耐蚀性能和相同的钝化行为,在表面形成了与硫酸露点腐蚀环境中相同的双层结构钝化膜。NO3-对 NiCr22Mo13W合金激光熔覆层钝化膜多孔外层和致密内层的氧化致密作用提升了钝化膜保护性,抑制了次生共晶优先溶解,使激光熔覆层表现出比在硫酸露点腐蚀环境中更高的耐蚀性能,虽然卤素离子对钝化膜的络合和渗透作用加剧了孔蚀,但对整体耐蚀性能影响较弱。NO3-对哈氏合金C22的钝化膜保护性和耐蚀性能影响较小,但卤素离子加剧了晶界腐蚀。环境温度升高会促进卤素离子对钝化膜的络合和渗透作用,加剧NiCr22Mo13W合金激光熔覆层的孔蚀和哈氏合金C22的晶界腐蚀。为探索主要合金元素的影响,参考哈氏合金C22中Ni、Cr、Mo三种元素的相对含量(65:22:13),设计了 Cr、Mo含量分别变化(18wt.%-26wt.%和 10wt.%-16wt.%)且仅含Ni、Cr、Mo元素的合金粉末,制备了不同Cr含量和Mo含量的Ni-Cr-Mo三元合金激光熔覆层,研究了 Cr、Mo含量对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及硫酸露点腐蚀环境中耐蚀性能、钝化膜特性和腐蚀行为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Cr、Mo含量的Ni-Cr-Mo三元合金激光熔覆层主要物相都为固溶有Cr和Mo的γ-Ni固溶体,显微组织结构都为初生树枝晶和偏聚了 Mo元素的次生共晶,Cr、Mo含量增加都会导致共晶中微孔缺陷增多,且Mo含量增加会导致共晶体积增大。不同Cr、Mo含量三元合金激光熔覆层的硫酸露点腐蚀都表现为初生树枝晶优先溶解和圆形微孔处萌生的孔蚀,所生成的钝化膜同样为双层结构,但钝化膜含有更多Cr2O3且不含CrO3使其耐蚀性能优于NiCr22Mo13W合金激光熔覆层,含有16wt.%Mo的三元合金激光熔覆层耐蚀性能甚至优于哈氏合金C22。Cr含量增加会提升钝化膜内层的致密性和保护性,但同时Ni含量相对减少会使钝化膜多孔外层减薄,两种元素含量影响的相互竞争导致了 Ni-Cr-Mo三元合金激光熔覆层耐蚀性能随Cr含量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Mo含量由1 0wt.%升高至1 3wt.%会使钝化膜致密内层增厚和多孔外层保护性下降,由1 3wt.%升高至16wt.%会使钝化膜致密内层和多孔外层都出现致密性和保护性提升,上述Mo含量增加都会导致Ni-Cr-Mo三元合金激光熔覆层的耐蚀性能提高。
其他文献
“韧性城乡”于2017年被列入“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同时是“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建设的实现准则,对于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抵御地震破坏以及提升恢复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城市震后快速恢复正常运转有重大意义。随着韧性城乡的兴起,韧性研究由关注单体到系统逐步深入。燃气管网和供水管网系统作为受地震影响严重的地下管线系统,其抗震韧性的研究缺乏系统的定量评估,急需可操作的韧性提升策略。因此本文对管网系统震
我国电价交叉补贴的存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深刻的历史原因,其对于实现电力普遍服务,保障基础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随着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电价交叉补贴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第一,电价交叉补贴阻碍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第二,电价交叉补贴削弱了价格的杠杆作用;第三,电价交叉补贴增加了工商业的用能成本,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
风电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能够有效提高风电机组运行可靠性。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智能诊断降低了风电机组的运维成本,更能适应大数据的需求。风电机组长期运行在变工况、恶劣环境下,对其实现早期故障诊断能够避免重大损失。对于新建风场的故障诊断,已经获得的故障样本很少、甚至某些故障样本缺失,存在严重的样本不均衡问题。新建风场与已有风场在结构上存在区别,采用已有风场的数据训练的故障诊
核能在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正逐渐增大,同时在国防领域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液态铅铋共晶合金(Lead-bismuth Eutectic,LBE)因具有诸多优异的化学物理性能,被认为是铅基快堆冷却剂和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中散裂靶的首选材料之一。此外,铅基快堆在分布式供电、船舶与航空动力、战略武器方面也独具优势,特别适合核动力战略武器的小型化,以及移动式核电站。但LBE会对铁基结
工程结构混合试验是研究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整体结构中行为复杂的部分用于实际试验,其余部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经济高效地再现整体结构的地震响应。混合试验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数物边界协调和数值模型精确。数物边界协调既包括数物边界的数值计算,也包括边界条件的物理加载实现。简单、准确、稳定的边界协调算法通常是受到混合试验欢迎的,而随着子结构之间的边界条件越来越复杂,针对试验子结构的准确物理
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对震后灾区受灾场景进行观测,持续性地为震后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撑。随着遥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震后应急工作对遥感数据的需求也正向着高准确性、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国家地震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地震应急处置科技水平应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目标,发展基于空天平台的灾情动态获取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这一长远目标,本文结合近年来快速发
学位
随着低NOx燃烧技术在国内超(超)临界燃煤电厂的广泛应用,煤粉锅炉水冷壁因局部还原性气氛燃烧环境而发生恶劣的高温腐蚀问题,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针对煤粉锅炉低NOx燃烧环境,开发水冷壁管高温腐蚀防护新技术及材料对于超(超)临界机组的安全、高效和环保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高温气氛管式炉模拟了煤粉锅炉低NOx燃烧气氛下的H2S腐蚀环境,腐蚀气氛为N2-0.2vol.%H2S-0.
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国家对于污水排放日益重视。将电厂废水处理回用是满足日益严厉的政策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电厂实现废水近零排放的重点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利用电容去离子技术(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处理脱硫废水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手段。CDI技术具有操作灵活性高(可根据水质要求灵活控制出水水质)、吸
在隧洞支护工程中,锚杆和衬砌因其支护效果好、施工方便且成本较低,在国防工程、水利工程及采矿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被证明是经济可靠的巷道支护方式。但相比广泛的支护技术应用来说,锚杆和衬砌支护的机制研究、设计理论以及计算方法并不完善。特别是锚杆、衬砌两种支护同时存在的理论分析更是少见。通过建立合理的理论模型,对开挖隧洞工程中围岩、锚杆以及衬砌三者之间的力学传递机理进行分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在现有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