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人类发现最早且最常见的疱疹类病毒,根据抗原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1]。HSV-1常引起面部及口腔黏膜感染,导致口唇疱疹、角膜炎[2]等疾病;此外阿尔兹海默症[3]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4]的传播也与其感染有关。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有效的疫苗还没有被研制成功[5],常用的治疗药物,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6]等尽管对减轻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彻底根除单纯疱疹病毒导致的感染则作用甚微;除此之外,由于广泛的使用传统抗病毒药物,耐药株产生的概率显著上升,鉴于以上原因亟待开发新型抗HSV-1的药物。近年来有研究证实黄柏对HSV-1有抑制作用,但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黄柏水提取物抗HSV-1的活性,初步探讨黄柏提取物抗HSV-1的作用机制,为HSV-1病毒感染所导致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作用靶点。方法1.用人宫颈癌细胞(He La细胞)扩增HSV-1病毒,并用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鉴定病毒毒力;2.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黄柏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毒性;3.将HSV-1接种到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后的He La细胞上,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病毒发出的荧光,观察病毒增殖变化;4.通过定量PCR(Q-PCR)检测病毒囊膜表面蛋白g B和g D的转录水平表达;5.通过Q-PCR检测病毒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录水平的变化,并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NF-κB蛋白水平表达,探究黄柏水提取液抗病毒的作用机制。结果1.扩增病毒后鉴定病毒毒力,TCID50=10-6.7;2.MTT检测黄柏提取物对Hela细胞抑制率,显示药物浓度为2、10、50 ng/ml时,不影响Hela细胞增殖;3.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荧光表达,发现在10、50 ng/ml药物浓度下病毒增殖明显减少;4.Q-PCR检测发现,在药物浓度为10、50 ng/ml时,病毒囊膜表面蛋白g D的转录水平表达下降,但g B转录水平呈上升趋势;5.在药物浓度为10、50 ng/ml时,NF-κB转录水平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但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NF-κB蛋白水平的表达却呈下降趋势。结论1.黄柏水提取物具有体外抗HSV-1作用;2.黄柏水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病毒囊膜表面蛋白g D的转录有关;3.黄柏水提取物可有效的调控NF-κB的活化来抑制病毒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