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损伤、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癌前疾病,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ntesti—hal Metaplasia, IM)和(或)异型增生(Dysplasia, Dys)则被公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已将胃癌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胃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CAG西医主要采用保护胃粘膜、清除幽门螺旋杆菌(HP)、促进胃动力等对症治疗,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本病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故中老年人多发此病。芬兰调查结果显示:16-30岁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仅9%,而51-65岁组高达53%。年龄每增长10岁,平均递增率为14%。导师根据临床多年经验总结,认为中老年发病的慢性萎缩性是机体退化的表现,与胃阴虚有关。胃阴亏虚,胃失濡养致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甚至消失。润胃汤滋阴养胃,生津护膜,力求促进胃腺体黏膜再生。采用滋阴养胃方——润胃汤治疗36例胃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本实验旨在观察润胃汤对胃阴虚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本文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专家门诊,观察病例64例,经胃镜明确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辩证为胃阴不足证。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中药方剂润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常用中成药胃复春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2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综合疗效以及胃镜下表现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下胃黏膜病变程度,经统计分析,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两组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均有效;②两组治疗后胃镜下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为46.88%,有效率为43.75%,无效率为9.37%,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痊愈率为37.50%,有效率为31.25%,无效率为31.25%,总有效率为68.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③治疗组在改善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单项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二组在改善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④治疗后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痊愈率为43.75%,有效率为46.88%,无效率为9.37%,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痊愈率为28.13%,有效率为31.25%,无效率为40.63%,总有效率为59.3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综合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润胃汤在治疗萎缩性胃炎上较胃复春更有优势。结论: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方剂润胃汤与常用中成药胃复春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润胃汤不仅可以明显减轻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病变程度,且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及造血系统的毒性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