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援越学校是20世纪50-70年代在中国创办的援助越南的一系列学校的总称,包括南宁育才学校、桂林育才学校、中国语文专修学校、“九·二”学校等。这些学校为越南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和建设的后备人才,在越南历史发展以及中越关系变迁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援越学校是中越两党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集中体现,并结出了硕果。援越学校的创办说明中越关系是密切的,中国援助越南是多层面的,不仅是在经济上、军事上,还有文化上的援助。援越学校由于推行了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绩斐然,培育出“育才精神”、“桂林质素”,被称为越南现代教育的样板。本文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南宁育才学校、桂林育才学校、中国语文专修学校等的资料,桂林市档案馆馆藏“九·二”学校的资料,越南国家图书馆中越南抗法、抗美战争的历史资料,以及笔者采访援越学校中方工作人员、越南-中国友好协会、越南桂林股份有限公司、桂林育才学校部分毕业学生获得的口述资料、图片、书信等,对广西援越学校产生的背景、办学经过、办学特色及成就等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援越学校学生的“桂林质素”“育才精神”等能力养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中越关系复苏以来这批毕业生对中越两国关系发展的影响进行思考。论文结构主要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语。文章认为,越南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到大后方中国创办学校,培养革命和建设的骨干,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广西援越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目标明确,在办学思路、教学管理、课程开设、教学模式等方面在遵循越南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方针前提下,在中国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对学生开展了全面教育,为越南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越南今天的发展是与这些毕业生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在这种独特的办学模式中培育出“育才精神”、“桂林质素”,这可以称之为援越学校的“名片”。这也是援越学校取得巨大成绩的最重要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文章的创新点。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育才精神”、“桂林质素”也得以塑造。援越学校的毕业生带着“育才精神”、“桂林质素”回到国内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中越关系复苏以来,他们成立了“育才同学会”等社会团体,主动寻根,加强了与广西的交往和合作,援越学校学生努力增进中越友好关系,并在扩大桂越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地区发展、中国-东盟加深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平台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聚焦于援越学校的历史及其现实作用,运用了纵向和横向研究方法,展开对广西援越学校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的中越关系和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国际格局的变化也影响到中越关系的发展,深入研究援越学校汲取历史智慧,并针对目前泛北部湾地区的发展态势提出科学的对策,为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援越学校毕业生的现实作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这对于中越友好关系的巩固和延续乃至泛北部湾地区的稳定与合作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