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在赖氨酸精制过程中的应用

来源 :2004年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生产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eme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高效率地分离提纯精制是赖氨酸生产中一个重要课题。曾经有过沉淀法,有机溶剂抽提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吸附法等方法,但绝大多企业选择了离子交换分离的办法,因为该法的赖氨酸收率高,纯度好。然而,传统的固定床离子交换吸附分离,树脂及化学试剂消耗量大,废水排放量大,操作比较复杂,连续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上述缺点,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简述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对其特点进行了讨论,指出产品收率高,纯度亦高;化学品消耗少,废水量小;树脂消耗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可调性好等。
其他文献
L-丝氨酸(L-Serine),化学名为2-氨基-3-羟基丙酸。L-丝氨酸是一种牛糖氨基酸,在体内可由D-甘油酸作前体生物合成,苏氨酸、甘氨酸也可转化为丝氨酸。虽然L-丝氨酸属非必需氨基酸,但作为一种生化试剂,在食品、饲料、医药、农业以及化妆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但由于种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其供应量远远小于市场需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本文研究了含丝氨酸途径的甲基营养型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并对菌株
L-谷氨酰胺(L-Glutamine)是L-谷氨酸的y-羧基酰胺化的一种氨基酸,其结构式为NH2OC-CH2-CH2-CH(NH2)COOH,分子量146.15,分解温度185℃,等电点5.65,属中性氨基酸。谷氨酰胺的广泛用途促使其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有化学酰化法和直接发酵法,我国多采用发酵法制得的L-谷氨酸来酰化制取,此法成本比较高,从而限制了L-谷氨酰胺的使用,因此直接发酵法
L-色氨酸属于芳香族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存在严格的代谢调控机制,通过传统的诱变育种很难解除其复杂的调节系统,从而使得L-色氨酸的发酵生产水平一直很低(低于10g/L)。目前,世界上L-色氨酸生产仍以转化法为主,而且产量较低,难于满足世界需要。代谢上程这一新思路在L-色氨酸生产菌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L-色氨酸的发酵产酸水平(可达30-50g/L),其育种的高度定向性改善了过去诱变育种的复杂性。加速限速
L-苏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按世界粮农组织的标准计算,一克食品蛋白质中含苏氨酸40mg,占全部氨基酸的11%。欧美型食品中缺少苏氨酸,补充苏氨酸就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配合饲料也需要苏氨酸,因此近十年来,苏氨酸生产增长了5.3倍。本文指出国内外用传统育种方法的菌种产酸水平在30-40g/L;用基因工程方法的菌种产酸水平在80-90g/L。笔者通过对菌种、培养基等的分析,指出加入分泌基因的大肠杆菌构
氨基酸的分析方法有许多种,目前针对精氨酸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坂口反应法、酶法以及基于层析法原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法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不被普遍接受,可以说HPLC和氨基酸分析仪是目前氨基酸分析方法最有效的手段,坂口反应这种化学分析方法则正在逐步被淘汰。坂口反应原理:精氨酸分子中含有胍基,能与次氯酸钠或次溴酸钠及α-奈酚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橙红色产物。此反应可以用来定性、定量地测定精氨酸含
L-亮氨酸,又称白氨酸,化学名为α-氨基异己酸,1819年Proust首先从奶酪中分离得到,后来Braconnot从肌肉与羊毛的酸水解物中得到其结晶,并定名为亮氨酸。L-亮氨酸是常见十八种氨基酸中的一种,也是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另外由于L-亮氨酸和L-异亮氨酸、L-缬氨酸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一个甲基侧链而被称为支链氨基酸(BCAA)。本文介绍了L-亮氨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简述了L-亮氨
目前味精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味精作为终端消费的比例正在减少,而作为基料用于食品加工业和复合调味料的比例增加较快。作为基料的细分市场需求是小颗粒味精,大颗粒味精实属质量过剩。本文介绍了DTB型结晶器的概况,并指出为了克服味精间歇结晶的种种缺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本公司开发了味精连续结晶新工艺。本工艺以DTB型连续结晶器为主体设备,辅之以加热器和表面冷凝器。DTB型结晶器是一种先进的连
好气发酵罐的研究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各种罐型出现很多,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四大类:机械搅拌型、气相连续型、水泵型、气升型。为克服机械搅拌罐存在的缺点,人们对气升式发酵罐的研究开发日益重视。主要实现的目标是:生产水平要高于或等于机械搅拌罐,要节省能源,从而降低发酵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本文对气升式发酵罐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评价发酵罐技术性能的主要尺度是体积
随着味精消费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味精品种规格也不断丰富。细晶、粉面、泡粉等粉体商品味精以其易于溶解、使用方便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同时,这种需求对于曾经一度以生产大、中、小晶体味精为主,采用气体流化床干燥的大部分北方味精生产厂家来说,粉体味精的干燥成为制约生产的因素之一。因为粉体味精干燥前的含水较晶体味精大,松散性差,流化床布风室的布风板孔容易被堵塞而造成效率低下,从而造成压
味精精制生产能源(电、汽)的消耗非常大,而其中蒸汽耗用发生的成本,都占到全部能源的80%左右。因此,蒸汽的有效使用与节约对于精制生产成本的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一定压力下(通常应大于一个大气压)的蒸汽在结晶罐中通过热交换,放出其中的潜热来加热介质而自身生成凝结水;这部分凝结水必须能够及时地排放出去,否则将因热交换面积的变小而影响正常生产或延长产品的工艺生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