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职业院校产权生成及其运行机制研究--基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分析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办职业院校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权不明晰,阻碍了民办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产权界定是民办职业院校运行机制中的重要保证.在此,以产权经济学的产权分析为视角,将产权制度作为内生变量,对民办职业院校产权制度及其内涵进行界定,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来达到对民办职业院校产权的明晰,明确民办职业院校产权的法理生成与制度生成,并基于法人治理机制、产权交易机制、产权意志机制与产权监督机制对民办职业院校产权运行机制进行阐释.
其他文献
文章针对图书馆教师在从事研究生专业信息素质教育时所面临的学科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的认识和定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环节中采取了分专业教学、案例教学的方式,并结合实习环节落实教学目标.
本文介绍了Dreyfus技能获取模型,结合该模型分析了针对研究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信息素质教育中研究生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教育与合作关系.应用Dreyfus模型分析研究生群体,可以看出研究生是信息素质差异较大的群体,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具体工作环境,将研究生区分为新手、高级初学者、胜任、精通、专家五个水平,结合他们各自的特点,交叉使用课堂教学、网络课堂、讲座、自学、
文献检索课是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文献、人员等优势,配合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信息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图书馆要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来体现自身的教育职能.
设计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从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作业和考核方式、教师对学生查找资料的指导,以及专业教师对文献检索课的态度几个方面来了解华东理工大学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情况,来了解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必要性和意义.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提出了结论和建议:加强对图书馆各种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并通过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馆藏情况、专业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方法。通
本文对上海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的授课对象、师资情况、教材状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习、计算机辅助教学情况、教学效果测试、教学改革及教学交流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上海市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教材选择层次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灵活运用等建议.
统计了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类纸板图书的借阅情况,分析了读者对各种文献检索教材的关注程度、对未选修文献检索课程的学生利用文献检索教材自学的情况、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撰写的教材被相关学院读者的关注度以及热门书籍及借阅时间的分布等信息.
分别对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和循证医学课程进行定位,分析课程之间的关系.在分析高校医学信息检索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教学,对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提出要调整课程安排,增加课程考核形式,调整师资分配,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根据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特点和多年来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及软件开发工作经验,从软件教学方案技术制订,教学内容技术编排,信息交流界面技术构思,教学方法设计创新,程序代码设计思路等方面,提出了一种研制开发"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设计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为配合学校的教学整改,把文检课分为《信息检索基础》和《信息检索与利用》两部分,采取分阶段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三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改革的措施,包括建设课程教学网站,改革授课方式,调整教学内容结构,和院系配合,结合专业课,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等。
通过对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及分层教学理论的研究,分析了中国高校法学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依据法学高等教育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特点,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构建中国高校法学信息素质教育分层教学的新模式,促进高校法学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法科学生的信息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