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教师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现状的调研

来源 :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eter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从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作业和考核方式、教师对学生查找资料的指导,以及专业教师对文献检索课的态度几个方面来了解华东理工大学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情况,来了解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必要性和意义.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提出了结论和建议:加强对图书馆各种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并通过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馆藏情况、专业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专业课的学习和文献检索课相融合,推进专业信息素养的能力。
其他文献
研究生文献检索课应该根据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开展研究生信息创新意识、信息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新体系,提升文献检索课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类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本文通过对华东理工大学在校本科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搜索、信息运用、信息道德、信息评估、信息安全及图书馆开展信息教育等7个方面的调查,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进行分析.
新时期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发展方向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应针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扩展、改进文献检索课的内容与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重视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技能教育、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新型信息源教育,实施任务式教学和馆员与教师协同教学两种教学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作为旨在增强信息利用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的信息检索课,对研究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信息资源评价、竞争情报、科技查新、信息伦理等方面对研究生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高校信息素质指标体系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以文献检索课为中心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结合现有的信息素质指标体系,提出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本文以高校图书馆在学生中开展的文献信息素质教育为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图书馆开展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素质教育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文献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文献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学生正确信息观念的培养,普及文检课,全面、系统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知识和检索与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等建议。
本文针对目前文献检索课教材建设存在的特色不够鲜明;教材建设各自为政、缺乏共建共享理念;教材篇幅与课程的学时数不相吻合;教材基础理论部分枯燥难懂等诸多问题,结合文献检索课教学特点,对文检课教材编写趋势进行探索,提出文检课教材应当统一规划、共建共享、“一分为二”,规范文检课教材的名称,统一课程的学时数量,适时修订教学大纲、及时补充新知识,要加强纸版教材的电子化建设。
文章针对图书馆教师在从事研究生专业信息素质教育时所面临的学科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的认识和定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环节中采取了分专业教学、案例教学的方式,并结合实习环节落实教学目标.
本文介绍了Dreyfus技能获取模型,结合该模型分析了针对研究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信息素质教育中研究生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教育与合作关系.应用Dreyfus模型分析研究生群体,可以看出研究生是信息素质差异较大的群体,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具体工作环境,将研究生区分为新手、高级初学者、胜任、精通、专家五个水平,结合他们各自的特点,交叉使用课堂教学、网络课堂、讲座、自学、
文献检索课是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文献、人员等优势,配合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信息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图书馆要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来体现自身的教育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