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建国70周年之际,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的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重视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而改革开放40多年来,"学生学了12年的中小学体育课却未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现象依旧存在,学生对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和体育技能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要加强衔接式教育理念,从幼儿园开始,一路重视到大学毕业。本研究以学校体育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五级一体"发展模式的内涵,探讨"五级一体"发展模式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各阶段实施的可行性,以期为青少年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养成打下基础,为我国学校体育健康发展提供思路。这既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也是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之措,更是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访问法对构建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探究,结合我国国情、校情和学情,提出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五个学段相互衔接的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五级一体"发展模式,旨在丰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发展。研究结果:(1)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五级一体"发展模式阐析。(1)"五级一体"发展模式的内涵,即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五个阶段的体育教育构建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针对不同学段体育教育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过渡与衔接,促进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系统化,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体育需求的创新发展模式。(2)"五级一体"发展模式结构体系,即将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学诸学段,依次划分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启蒙阶段、基础阶段、双向联动阶段和协同全面发展阶段。通过整合不同学段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评价、管理和监督体系,使各阶段学校体育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3)"五级一体"发展模式价值功能,即避免体育教学内容重复和资源浪费,创新学校体育发展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进各阶段体育教育成效;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五级一体"发展模式的可行性。(1)"五级一体"发展模式有助于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性需求。(2)"五级一体"发展模式有助于满足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化。(3)"五级一体"发展模式有助于推进有关青少年体育国策的实施。研究结论:(1)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五级一体"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学校体育发展的格局,有机整合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的连接,形成开放、灵活、自主、符合学生体育特点和需求的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2)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必然导致不同的体育需求。对此,各学段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设定、内容选择、评价方法、管理和监督方式,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设立与前后衔接,以保证不同阶段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具针对性、逻辑性、可接受性。(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做出的重要批示、指示,成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学校体育教育"五级一体"发展模式,不仅可进一步提升学生主体地位,推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更是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体育助力。因此建议:(1)转变思想,强化改革。探索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新模式,针对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率上升、不同学段体育内容脱节等问题,迫切需要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强化教育改革,让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充满生机。(2)明确主体,创新思路。对学校体育不同学段衔接的研究,是为更好地服务体育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段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全方位把握和认识各个学段体育课程的设计与规律,不断创新方法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3)提升站位,拓宽视野。加大对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五级一体"发展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没有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就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为什么要进行不同学段体育课程的衔接?如何探索学校体育教育新模式?"诸如此类关于教育衔接和模式的探索需要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进行解释,比如教育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不能单单局限在体育学科领域,应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界限,多学科整合与分析,拓宽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