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104微机在捷联航姿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来源 :第五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lx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联航姿测量系统主要由捷惯联性测量部件,MSM486V微处理机板、DM406信号接口和非易失性固态存贮器构成。系统通过陀螺和加速度计敏感载体的运动角速度与速度参数,再由微处理机计算出载体航向与姿态角,并将此三轴共九个参存入非易失性存贮器。待载体降落到地面后,系统可能通过与PC机的联机通讯,将载体的运动参数读出。该文介绍了该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与系统调试过程,也介绍了系统的测试与应用情况。
其他文献
利用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辅助反应脉冲激光沉积的方法制备了氮化碳薄膜.成分分析显示,制备的薄膜主要由C和N两种元素组成,其中N的含量可高于50℅,且膜层均匀.同时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变换红外谱(FTIR)以及喇曼光谱(Raman)分析都表明,膜层中除了部分C-C键外,N主要与sP和sP杂化的C相结合,未检查到游离状态的N.实验还发现膜层的元素成分和化学结构与衬底偏压有关.
用高压液封直拉法(LEC法)制备单晶,关键问题是解决直径控制,其直径控制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单晶的完整性和位错密度.本文阐述了LEC法制备GaP单晶过程中,用计算机来控制单晶直径的原理,及用计算机闭环控径制备GaP单晶的初步结果.同时还介绍了LEC法制备GaP单晶直径控制的另外几种方法.
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缺La的LaCaMnO钙钛矿样品.样品的居里点Tc为272K,比正分的LaCaMnO高了近10K.外加磁场从0~0.9T变化,在居里点观测到2.9J/kg.K的磁熵变.由于有较大的磁熵变、接近室温的工作温度以及稳定的结构使LaCaMnO钙钛矿样品有可能作为室温磁制冷工质.
以磁性铁纤维为吸收剂的吸波涂层是一种性能较好的微波吸收材料,其反射率由材料的磁导率、介电常数、各层取向纤维间的夹角及各层层厚等参量决定.本文根据电磁场理论及有关各向异性多层结构的电场关系,导出了计算有导体衬底时多层各向异性材料的反射率公式,在确定的材料电磁参数情况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计算有金属衬底的各向异性吸波涂层的反射率,并将优化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过程可视化.结果表明采用多参数模拟计算,能
由于气体致冷工质使用权氟里昂气体对大气中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使磁致冷的研究引起国际上广泛的关注.我们研究了PrSrMnO(x=0.3,0.4,0.5)系列材料的磁热效应,在PrSrMnO从低温反铁磁电荷有序态到高温铁磁电荷无序态的一级相变温度161K附近观察到(1.0T外场)7.1J/kg.K的巨大的正磁熵变,这一数值是金属Gd在居里温度附近的值的两倍.
提出用特殊成膜技术在碳纤维表面涂敷Fe/FeO前驱体,制得具有磁性涂层的连续的碳纤维.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用电子显微镜附件能谱仪分析了元素组成,用XRD分析了涂层的相组成,最后检测磁性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磁学性能参数.检测数据表明,该纤维是一种兼具高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优良纤维.
通过真空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Dy(CoSi)系列合金,利用X光粉末衍射技术确定其结构和相组成.用VSM测量了样品的磁性质,并计算了样品的磁熵变.发现Dy(CoSi)系列合金都具有较大的磁熵变,且随着Si含量的增加,磁熵变不断的减小.通过改变Si的含量,可以调节样品的居里温度,从而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能获得较大的磁熵变.这一性质符合埃里克森循环的要求;同时该系列合金可以在低场下(1T)获得较大的磁
该文针对目前城区配网管理中实时性差、故障无法及时发现而造成安全运行差,管理目标多而管理效率低等主要问题而进行的课题研究。该文提出了一个既能实现实时操作,保证网络安全运行,提高管理效率而成本低的一个适合于实际应用的两级计算机集散系统--城区供配电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着重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该项目由广东省电力局立项,中山大学电子系和江门电力局承担,新会配电所
该文介绍了全数字式电冰箱制冷性能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的结构和硬件、软件设计情况。系统采用以太网和RS485串行总线,一线(1Wire)串行总线等现场总线技术,并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构成了全数字化的大规模、分布式温度测量系统。在测量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大大高于模拟系统。系统已经在国内大型冰箱企业实际使用。
逻辑作为人工智能研究中描述和模拟思维的工具,并利用推理来重现人类智能。但是常规逻辑不适于处理不精确、不完全、不确定的信息,为此,人们提出了许多非常规逻辑。该文从知识工程的角度,介绍了用于处理不精确信息的模糊逻辑、处理不完全信息的非单调逻辑以及处理不确定信息的归纳逻辑和概率逻辑,并分析了这些逻辑在知识处理、知识发现中的应用,为设计充分利用这些逻辑优点的数据发掘/知识发现系统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