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热带季节雨林和橡胶林对降雨侵蚀力减缓效应研究

来源 :全国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恢复建设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d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雨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降雨侵蚀力通常用降雨动能和一段时间的最大雨强的乘积表示,简化的计算也可用日降雨量估算。本文选取昆-曼国际大通道滇南段旷地(勐腊、勐仑、景洪、思茅)、1个人工林(橡胶林)和1个热带季节雨林的日降雨量资料,计算了降雨侵蚀力以及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比较了森林破坏对降雨侵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曼国际大通道滇南段旷地的降雨侵蚀力干季均较小(<270 MJ·mm·hm-2·h-1·a-1),雨季逐渐增大,在7、8月份达最大(1026—1857 MJ·mm·hm-2·h-1·a-1);旷地的降雨侵蚀力明显大于橡胶林和热带季节雨林,其差值在干季较小,雨季显著(>1300MJ·mm·hm-2·h-1·a-1);旷地的年降雨侵蚀力可达到橡胶林的1.8倍以上;是热带季节雨林的2.3倍以上;而月降雨侵蚀力差异最大可达6~7倍;此外橡胶林和热带季节雨林降雨侵蚀力干季相差不大,而雨季橡胶林降雨侵蚀力明显大于热带季节雨林(最大差值为403.9MJ·mm·hm-2·h-1·a-1)。说明了水土保持效果橡胶林和热带季节雨林比旷地要好,而热带季节雨林的效果要比橡胶林好;森林破坏将极大地增加降雨侵蚀力,加速水土流失。
其他文献
通过对植被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机理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关键技术措施:一是坚持“适地适树适法”的造林原则,二是分类指导、合理布局,三是加大“经济型”树种比例,四是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指出了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一是植被自我恢复,二是植被人工重建,三是植被人为保护。并要加大执法力度,力保植被资源免遭破坏。不断扩大植被覆盖范围,形成黄土高原地区良性生态环境体系。
采用“留桩护坎”更新改植坡地老茶园,探讨控制径流减少新茶园土壤侵蚀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改植模式茶园土壤侵蚀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常规改植法因径流所致新茶园土壤侵蚀量为22.678t/hm2·a,“留桩护坎”比常规改植法减少土壤侵蚀量46.67[%],不仅降低幼龄茶园砌坎保土的生产成本,护坎老茶树生物量产出,还起到“以旧养新”的目的。
本文从甘肃省庄浪县榆林沟流域水土流失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配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蓄地表径流,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对位配置,以肥调水,以水促肥,调控水沙资源,最终达到水沙资源相互作用。并通过耦合产生“1+1>2”的效益,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模式对侧柏生理特性的影响,于2004年对侧柏与油松的混交林以及纯林中侧柏的光合特性、蒸腾特性以及叶片水分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侧柏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以及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叶室温度、空气中CO2浓度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与纯林侧柏均不相同。一天中光合速率平均值,纯林侧柏仅为混交林侧柏的54.1[%];以鲜重为基础和以干重为基础
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坝系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成效显著提高,但在建设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和完善的问题。本文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坝系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从技术、管理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较深入地剖析,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美国为了防治坡地水土流失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土壤流失通用方程,作为一个标志,奠定了水土流失定量监测与预报的发展与应用方向,此后形成监测预报模型由USLE(RUSLE)到WEPP—GeoWEPP、ANSWERS和LISEM、EROSEM和浅沟、细沟、切沟及我国学者开发的基于遥感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和实地设置实验观测的(模型)等模型形式的演变。本文运用RS-GIS,GPS集成的思
在民勤绿洲边缘,利用空间区域不同地下水位(湖区8~12m,泉山区15~17m,坝区20~23m)和时间序列(1984~1992年)民勤沙井子地区地下水位下降(7.15~11.65m)梯度,研究地下水位下降对荒漠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均减小,种群退化;时间序列地下水位下降,白刺种群在扩展,其它植物种群在退化。白刺种群生态位宽度在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物群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和田地区土壤盐渍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盐渍化土壤以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土为主,土壤盐渍化严重,Cl-和SO42-的含量较高,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0~60cm土层中的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很高,达到70[%]以上,而0-60cm土层中前两个第一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0[%]以上,可以作为该地土壤盐碱化状况的综合指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低悬殊大,东南部雷波县大岩洞海拔325米,是全州最低处,西北部木里县夏俄多季峰海拔5958米,是全州最高点。根据国家遥感中心利用50万分之一的应用遥感图分析,全州水土流失面积达29481.47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9.04[%],是我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之一,年均土壤流失量1.2亿吨左右,约占全国的四十分之一、长江流域的二十分之一。本文介绍了小流
吕二沟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在五、六十年代是我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典型流域,同时作为水土流失观测试验流域,自1954年开始进行了降雨、径流、泥沙的长期观测,取得了丰富的实测资料。本文通过对该流域水土流失特征的分析,结合流域不同治理阶段的综合治理措施数量,对流域各治理阶段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了分析,以阐明水土保持各单项措施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