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尺度水土流失定量监测集成方法与模式研究

来源 :全国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恢复建设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i9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为了防治坡地水土流失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土壤流失通用方程,作为一个标志,奠定了水土流失定量监测与预报的发展与应用方向,此后形成监测预报模型由USLE(RUSLE)到WEPP—GeoWEPP、ANSWERS和LISEM、EROSEM和浅沟、细沟、切沟及我国学者开发的基于遥感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和实地设置实验观测的(模型)等模型形式的演变。 本文运用RS-GIS,GPS集成的思路,1)系统提出了监测预报流域区域水土流失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提出了流域(或区域)水土流失监测的概化模式,并与美国水土流失监测方法技术进行了比较。2)根据在我国不同水蚀区土壤侵蚀因子观测值对USLE模式已有相关参数进行了修正。涉及的参数主要是降雨侵蚀力Re值(以原有11省区降雨参数修正为基础,以本研究区一个代表站和九个一般1996,1998,1999三年汛期月降雨量为数据源得到修正的Re值,代表龙川江流域的Re值),土壤可蚀性Ke值(以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在对江苏、山东、福建、江西等省K值修正的基础上,对研究区111个土壤剖面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得到的龙川江流域的Ke值),以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对植被覆盖与作物类型等土地利用指标对Vc值类型的判定,及用像元法计算坡度和坡长的值等技术路线和方法来进行水土流失的监测和应用。通过各参数修正,土壤流失模型被表达为如下:①土壤流失量监测数值模型是:Q=Cf·Re·Ke·LG·VcP;②土壤流失强度数值预报模型是:Sp=VcP-Vc’P’,并将3S技术与土壤流失方程的结合推进到一个小流域尺度。
其他文献
龙子湖工程是人为改造自然和干预自然环境条件的工程,由于龙子湖的蓄水,打破了原来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现状,引起一些新的环境与生态问题。分析得出:龙子湖在近期利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方案条件下,不会造成水质超标问题,远期供水方案条件下,存在严重的水质恶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增加地下水的开采补给,稀释龙子湖水,二是加大龙子湖的排泄量。为了防治龙子湖水资源的过多漏失,龙子湖考虑了12种防渗方案。不同
通过分析西部地区当前的水土保持现状,认为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长期战略任务。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土保持放在首要的位置;要大力推行中国生态农业,实行节水农业技术;要大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使用风速仪对塔里木河下游梨园和防护林带相同高度不同部位的风速进行实地观测,使用铁杆法测量其积沙量,并对其积沙形态进行分析对比,比较不同林分防风效益和阻沙效益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在背风面距背风缘1H-20H范围内防护林带防风效能最大,达41.11[%];在林内距迎风面1H-7H范围内,梨园防风效能最大,为76.74[%]。梨园和人工防护林带的阻沙形态呈现不同的分布,梨园平均阻沙量大于林带。梨园的阻
通过对黑三角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开发建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提出了防止该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资源开发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同步的对策及建议。
本文回顾了一些学者对绿洲效应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总结了干旱区绿洲效应的一系列特征。主要有:绿洲的冷岛效应,湿岛效应以及绿洲-沙漠环流状况。并再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影响要素,以及该特征按时间的变化规律和产生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总结了绿洲在生态建设和绿洲科学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植被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机理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关键技术措施:一是坚持“适地适树适法”的造林原则,二是分类指导、合理布局,三是加大“经济型”树种比例,四是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指出了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一是植被自我恢复,二是植被人工重建,三是植被人为保护。并要加大执法力度,力保植被资源免遭破坏。不断扩大植被覆盖范围,形成黄土高原地区良性生态环境体系。
采用“留桩护坎”更新改植坡地老茶园,探讨控制径流减少新茶园土壤侵蚀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改植模式茶园土壤侵蚀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常规改植法因径流所致新茶园土壤侵蚀量为22.678t/hm2·a,“留桩护坎”比常规改植法减少土壤侵蚀量46.67[%],不仅降低幼龄茶园砌坎保土的生产成本,护坎老茶树生物量产出,还起到“以旧养新”的目的。
本文从甘肃省庄浪县榆林沟流域水土流失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配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蓄地表径流,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对位配置,以肥调水,以水促肥,调控水沙资源,最终达到水沙资源相互作用。并通过耦合产生“1+1>2”的效益,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模式对侧柏生理特性的影响,于2004年对侧柏与油松的混交林以及纯林中侧柏的光合特性、蒸腾特性以及叶片水分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侧柏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以及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叶室温度、空气中CO2浓度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与纯林侧柏均不相同。一天中光合速率平均值,纯林侧柏仅为混交林侧柏的54.1[%];以鲜重为基础和以干重为基础
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坝系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成效显著提高,但在建设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和完善的问题。本文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坝系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从技术、管理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较深入地剖析,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