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对文学翻译工作者的特殊要求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yj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的翻译题材中,文学文本的翻译历来就是最复杂、最具变幻性和最富创造性的一种翻译.对文学翻译的要求和原则的讨论已经经历了不短的时间.本文试图以翻译过程中的五大要素为原点,从各个角度加以阐述,从而重建对合格的文学翻译工作者的特殊要求,以期从事文学翻译的同仁对此有一个清晰、全面、系统的新认识。
其他文献
在本文中,作者主要探讨了由于典故而引起的文化空缺问题.典故源于文学作品、宗教、历史事件、神话和传奇故事.在翻译典故时,译者可以采用归化或异化的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优劣,但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异化的方法应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通过比较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列举了几项影响口译的中英文化的差异,指出口译不能是单纯的"代码转译",而是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口译的最终目的是让目的语的听众理解讲话者的意图,因此,口译者不仅要提高中英两种语言本身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外文化的修养。
综合性是译学词典的原则和特点之一.多学科的综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是由翻译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造成的.本文详细论述了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艺学、文化学、美学、系统科学与译学和译学词典的密切关系。
本文从一般附录的有关理论谈起,针对附录定义的争论,提出采用"后页材料"这一广义概念.根据附录的延伸、补充、概括、纠谬补遗、扩大信息量等作用,本文提出了《译学大辞典》附录修改的几条建议。
从古罗马的西塞罗和贺拉斯,从东汉的安清和支娄迦谶,到21世纪的今天,翻译研究经历了从萌芽状态到逐步成长,到百花齐放的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无数学者为翻译研究这一参天大树的茁壮成长而辛勤耕耘,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尤其是自20世纪中期之后,翻译理论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陆续涌现出语言学派、文化学派、解构学派等诸多的理论派别;同时,翻译实践活动达到空前的规模,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繁荣.在这样一
本文旨在回顾中外有关翻译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词语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策略.在翻译中,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方法,应视作者意图、文本类型、时代特征、翻译目的以及读者的接受能力等而随时调整。
成语语用特色鲜明、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音韵和谐、寓意深远.成语的翻译也有多种方法,具体常见的有:直译法、同类成语借用法、意译法及直译兼意译法.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机器翻译的发展简史,并通过对沃古瓦(B.Vauquois)教授和王广义(1999:35~36)关于机器翻译步骤的研究分析,指出成功的机器翻泽过程应该包括12个具体步骤。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IT术语层出不穷,但存在于大陆和港台之间的IT术语翻译差异严重影响了彼此间的相互交流.本文分析了两岸三地IT术语翻译差异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协调统一的方式--整合,并讨论了整合的途径和原则。
针对当前影视翻译领域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多因缺乏相关理论指导而起,本论文拟用交际翻译的理论,倡导在影视翻译中采取以现众反应为翻译立足点的交际翻译理论和方法,达到既娱乐现众,又传播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