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与途径

来源 :中国检察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目标,阐述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可促进法与社会的适应与协调,实现对公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促进社会对于法律的信仰,服务社会发展,提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前移防控阵线,预防违法犯罪,主动监督衔接,促进依法行政,工作重心下沉,促进基层建设,延伸检察职能,化解社会矛盾,创新执法方式,服务经济发展,并注意把握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合法性依据,注意处理好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的关系,坚持能动司法与被动司法的统一。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证券欺诈行为呈高发趋势,法律规则不断增多,中国证监会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大量违法违规行为得到纠正.但是,作为证券欺诈受害者的广大投资者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赔偿.原因在于,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缺失,使投资者提起民事诉讼维权的积极性受挫;没有具体法律规则的指引,法官也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美国的集团诉讼作为解决证券欺诈引起的群体性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是对证券投资者的合理分类.不同的投资者,可投资的证券种类和证券公司的适当性义务都有所不同,这正是研究证券投资者分类制度的意义所在.要对证券投资者合理的分类,应先从证券投资者的分类制度的目的和功能入手,全面剖析投资者的分类标准、种类和适当的证券产品市场,再深入探究在分类制度下证券公司的适当义务和责任体制,归纳出科学的中国特色证券投资者分类理论体系.
Manuscript Type: Perspective Research Question/Issue:This paper argues that China shall not completely transit from a relation into a rule-based governance regime because this Chinese system of govern
境外上市可通过令企业接受更严格的法律和监管环境约束,来实现更好的投资者保护.对在境内受约束较少的中国国企而言,这种机制的作用相对更大,在推行时也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境外上市并非灵丹妙药.不少境外成立和上市的明星国企也都出现过严重的经营危机,其原因则与国企固有的治理缺陷如经理人控制、董事会失灵大有关联.此外,境外监管者对中国国企特殊身份的顾虑可能会导致其放松监督.境外上市导致的企业高能见度则可能诱使中
在资产管理业务活动中,客户与资产管理业者的法律关系应定位为一种信托关系.同时,鉴于客户对资产管理业者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特性,资产管理业者极有可能滥用自己的受托人地位而侵害客户利益.为平衡二者的关系,更好地保护客户合法权益,客户与资产管理业者的关系应界定为源于信托关系发展的信义关系,同时,为防止资产管理业者滥用其受信人地位,我国应课以资产管理业者信义义务,该制度已被证明为
金融衍生品定价遵循资产定价范式,以"有效市场理论"为逻辑前提,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计算价格,因此金融衍生品定价具有不确定性、杠杆性和模型依赖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如果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就极易导致金融风险性事件,乃至金融危机.本文从金融产品定价模式的特殊性出发,而推演出以法律规制金融产品定价的必要性,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完善规制我国金融产品定价的方案.指出在金融衍生品定价中存在着严重的信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其融资难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科技银行在全国各个地区涌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压力.科技银行的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以科技支行为代表的植入模式和以浦发硅谷银行为代表的独立法人模式.通过论证,认为以浦发硅谷银行为代表的独立法人模式更为适合中国当下科技银行的发展,但植入模式也不宜全盘否定,合理协调两种模式的发展,最终使科技银行由植入
本文尝试以商事留置权分析证券结算过程中结算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享有权利的性质,希冀抛砖引玉,为我国证券登记结算领域的基本法律问题提供一种精细化的分析思路,更为未来的制度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定性选择.目前我国在私募市场、债券市场、资产管理市场以及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等方面的制度空白和制度缺陷,迫切需要通过修改法律加以解决。在《证券法》修改的契机之下,我国证券市场财产法基础制度建设指日可待,将成为促进多层次
本文对微罪被不起诉人社区帮教工作机制的价值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重庆开展微罪被不起诉人社区帮教工作的探索,结合存在的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缺乏专业的帮教组织、纳入帮教的被不起诉人数偏少等问题,提出在法律上明确帮教活动的性质,适当扩大微罪不起诉和社区帮教的适用范围,建立健全社区帮教体系,将社会调查作为被不起诉人社区帮教的前置程序等建议。
本文阐述了民事检察工作应立足和坚持法律监督属性,间接参与社会管理,遵循依宪原则、有限原则和有序原则,通过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息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督促起诉等职能,督促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维护公益,通过检察建议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促进社会管理依法有序进行,创新执法理念,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扩张监督范围,实现对民事诉讼活动的全面监督,立足监督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