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部小蘭嶼南側海岸厚層沉積物的來源及其環境意義

来源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地形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p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灣東部小蘭嶼的南側海岸出露約20公尺高、且近水平層狀的沉積層剖面,其物質主要由細粒沉積物與火山碎屑物質所組成,由沉積層頂部與底部共4個碳14定年樣本得知,沉積層堆積年代介於1300-1000 yr BP之間,表示其沉積環境的物質供應與堆積作用過程僅約歷時200年。根據初步的野外調查,階地崖出露的近水平層狀沉積層,可能為火山體崩塌、堰塞谷地所造成的堰塞湖堆積,殘餘崩塌體出露於東南側海岸,是層理不明顯的火山碎屑岩,發生崩塌的火山體和堰塞崩塌體地形均已不復見。崩積層底部附近出露約1公尺已磨圓礫石層與粗砂層,可認為是崩塌發生前海岸附近的沉積物。我們從湖泊沉積層、崩塌體底部採得2個碳14樣本,年代與之前的4個樣本年代相近,均在1300-1000 yr BP之間。意味著小蘭嶼東南角火山體大約於距今1200年發生大規模崩塌,形成堰塞湖,之後大約200年間堆積厚層水平沉積層,接著海岸侵蝕導致湖盆被破壞而消失。然而大規模崩塌是單純火山體崩塌,抑或是代表近期曾經發生火山活動,仍有待樣本分析。
其他文献
洪水灾害风险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时间内洪涝发生的可能性、活动程度、破坏损失及其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系统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洪水灾害主要受气候因素、地形地貌以及河流水系等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其中与洪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降水,尤其是暴雨和连续性降水.从洪水成因上,通过对影响洪水形成的气象(降水)、下地形等垫面、社会经济等因素分析,结合洪水灾害风险理论,构建中国大尺度洪水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结果能
不同规模与频率的洪水事件对于河道形貌的改变程度有所不同.遥测技术以及数值地形资料处理的不断进步,对于侵淤的时空变化分析十分有帮助.虽然基于数值高程模型(DEM)的形貌收支法(morphological budgeting approach)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监测侵淤体积的时间变化,但是评估高能量的局限河道(confined channels)的地形有效性(geomorphic effectivene
大陆高校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的院校,地域分布差异大,院校层次与类型多样.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将资环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以下简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以下简称人文地理)两个新专业.本文通过对1998-2012年大陆高校开办资环专业及2013年该专业拆分成自
本文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EVI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和气候观测数据,查明了2001-2012年青海湖流域地表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定量关系,旨在揭示不同时空格局下气候要素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了解典型脆弱生态带地表植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海岸带湿地占陆地表面积的3%,是海岸带地区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独特生态系统.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指出:湿地生态系统是目前被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50%的湿地已经消失,20-30%正在退化.独特的区位地理条件使海岸带湿地成为检测高强度人类开发活动和气候及环境变化影响的关键地区之一,也是当前湿地生态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湿地修复应当全方位地理解修复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条件和控制变量,预测恢复的效果。
本文选择河北省干旱缺水的典型区邢台市,分析近了50年来该区农业灌溉耗水对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漏斗、地裂缝、地面沉降的驱动过程、空间差异和年际变化,以及环境地质灾害对农业抗旱的影响。针对邢台市人均仅为190m3的现状,提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和南水北调地下水压条件下,控制区域农业旱灾风险,适应干旱,停止超采地下水,减缓地质灾害发展,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的对策措施。
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闽江河口区悬浮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控制其分布的因素有地理因素、气象因素、潮汐因素和人类活动。从悬浮物总量分布看。在次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悬浮物的浓度与水库的滞留作用和水量调节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在丰水期则受水库的调水影响较小。从各研究区段看,南港和入海南汉的梅花水道河面宽广而水深较浅,悬浮物含量相对较高,其分布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小;入海口及河口近海受潮汐作用控制明显
亚洲季风气候影响到20多亿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其起源、变化、趋向及季风气候演化的机制等是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报告结合我们对中国黄土-红粘土沉积与古气候20多年的研究,论述了哪些是风尘沉积序列中敏感的季风气候替代性指标;季风气候在构造、轨道、千年甚至于百年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特征;分析了地球轨道摄动引起的接受太阳辐射量变化、大洋洋流变化、喜马拉雅-青藏高原抬升和古特提斯海尖闭、大气CO含量及地表覆盖变化
会议
波候(wave climate)是指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域波浪参数(波高、波浪周期、波浪方向等)的统计特征随时间过程所表现出的长期波动变化.波候变化与海气振荡密切相关,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变异是导致波候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渤海海域位于37°07′~41°00′N,117°35′~121°10′E之间.这里处于东亚夏季风风场影响区域的北端,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北抬所能影响的北部边缘势力范围,同时
海平面持续上升,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19cm,上升速率约为2mm/a.中国沿海海平面亦呈上升趋势,自1980年至2014年上升速率为3mm/a.当代,风暴潮与人类活动影响加促海平面变化效应.海平面上升在海岸带反应为海滩侵蚀与海岸沙坝后退位移.对比我国黄、渤海与南海基岩港湾海岸的海平面上升效应,1990年代中期,南海三亚地区海滩侵蚀与海岸后退均较黄、渤、东海为小,亚龙湾海滩侵蚀与滨线后退最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