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新生代亚洲季风气候演化--来自中国北方风尘沉积的记录

来源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地形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at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季风气候影响到20多亿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其起源、变化、趋向及季风气候演化的机制等是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报告结合我们对中国黄土-红粘土沉积与古气候20多年的研究,论述了哪些是风尘沉积序列中敏感的季风气候替代性指标;季风气候在构造、轨道、千年甚至于百年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特征;分析了地球轨道摄动引起的接受太阳辐射量变化、大洋洋流变化、喜马拉雅-青藏高原抬升和古特提斯海尖闭、大气CO含量及地表覆盖变化等对于亚洲季风气候演化的可能影响;把沉积记录与古气候模拟结果做了初步对比分析,试图了解亚洲季风气候演化的驱动机制。最后,介绍了我们正在开展的关中盆地沉积记录与季风气候演化的研究工作。欢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多提批评意见。
其他文献
第四纪是新生代地质历史的最新一页,主要特征为发生第四纪冰期和古人类的出现与演化.上新世(第三纪)-更新世(第四纪)时期,全球气候变冷,冰量增加,环境也发生了剧烈变化.研究这一关键时期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深入认识全球变化至关重要.泥河湾盆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过渡地带.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自上新世末至晚更新世的湖相、河湖相地层,称为泥河湾层.泥河湾层富含真牛、真马等哺乳动物化石、软体动物化
湖泊沉积物多个环境代用指标记录是恢复古环境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孢粉指标记录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湖泊生态环境和植被变化历史,粒度指标可以揭示湖泊水动力和物源变化过程.孢粉和粒度指标相结合可以为湖泊古环境重建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高邮湖位于江苏中部,京杭大运河西侧,地处淮河中下游,是江苏省第三大湖.高邮湖地区古为潟湖洼地平原,历史时期,曾作为大运河的航道和水源保证,形成和演化受到了黄河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近年来,由于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对地貌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趋势a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城市的研究形成了与生态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局面.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受自然、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城市规划建设早已冲破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束缚,政治、区位等社会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洪水灾害风险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时间内洪涝发生的可能性、活动程度、破坏损失及其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系统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洪水灾害主要受气候因素、地形地貌以及河流水系等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其中与洪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降水,尤其是暴雨和连续性降水.从洪水成因上,通过对影响洪水形成的气象(降水)、下地形等垫面、社会经济等因素分析,结合洪水灾害风险理论,构建中国大尺度洪水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结果能
不同规模与频率的洪水事件对于河道形貌的改变程度有所不同.遥测技术以及数值地形资料处理的不断进步,对于侵淤的时空变化分析十分有帮助.虽然基于数值高程模型(DEM)的形貌收支法(morphological budgeting approach)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监测侵淤体积的时间变化,但是评估高能量的局限河道(confined channels)的地形有效性(geomorphic effectivene
大陆高校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的院校,地域分布差异大,院校层次与类型多样.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将资环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以下简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以下简称人文地理)两个新专业.本文通过对1998-2012年大陆高校开办资环专业及2013年该专业拆分成自
本文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EVI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和气候观测数据,查明了2001-2012年青海湖流域地表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定量关系,旨在揭示不同时空格局下气候要素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了解典型脆弱生态带地表植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海岸带湿地占陆地表面积的3%,是海岸带地区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独特生态系统.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指出:湿地生态系统是目前被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50%的湿地已经消失,20-30%正在退化.独特的区位地理条件使海岸带湿地成为检测高强度人类开发活动和气候及环境变化影响的关键地区之一,也是当前湿地生态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湿地修复应当全方位地理解修复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条件和控制变量,预测恢复的效果。
本文选择河北省干旱缺水的典型区邢台市,分析近了50年来该区农业灌溉耗水对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漏斗、地裂缝、地面沉降的驱动过程、空间差异和年际变化,以及环境地质灾害对农业抗旱的影响。针对邢台市人均仅为190m3的现状,提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和南水北调地下水压条件下,控制区域农业旱灾风险,适应干旱,停止超采地下水,减缓地质灾害发展,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的对策措施。
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闽江河口区悬浮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控制其分布的因素有地理因素、气象因素、潮汐因素和人类活动。从悬浮物总量分布看。在次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悬浮物的浓度与水库的滞留作用和水量调节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在丰水期则受水库的调水影响较小。从各研究区段看,南港和入海南汉的梅花水道河面宽广而水深较浅,悬浮物含量相对较高,其分布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小;入海口及河口近海受潮汐作用控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