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解目前国内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检测其对临床治疗尿路感染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方法:入选病人为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国内12家教学医院泌尿外科的社区获得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反复发作性膀胱炎、需要药物治疗的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初次就诊时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做细菌培养,统一对分离菌株计算MIC50、MIC90值并根据CLSI2011颁布抗菌药物临界浓度标准,计算细菌耐药率、中介率和敏感率。双纸片协同法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结果:有350名患者在首诊时进行了尿培养,年龄18-70岁,其中198名患者尿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56.57%,最终纳入研究175株病原菌,其中116株为革兰阴性菌,59株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占49.71%,革兰阳性菌的菌株包括葡萄球菌属30株(17.14%),肠球菌属19株(10.86%)。女性患者大肠埃希菌占54.84%,男性患者粪肠球菌比例高达19.61%。单纯性膀胱炎、反复发作性膀胱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比率分别为53.13%(51/96)、50.00%(21/42)和40.54%(15/37),而其中产ESBLs菌株比率分别为49.02%(25/51),57.14%(12/21)和60%(9/15)。87例大肠埃希菌中,整体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9.38%,对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在50.55%-57.49%之间。对于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磷霉素氨丁三醇MIC50、MIC90值分别为0.125和0.5mg/L,细菌敏感率为95.1%,耐药率为0,对于ESBLs阳性株磷霉素氨丁三醇细菌敏感率为87.0%,耐药率4.3%。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但除了头孢地尼(耐药率31.2%)外,对其他常用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不高(均为12.5%);磷霉素氨丁三醇对表皮葡萄球菌MIC50、MIC90值分别为0.25和0.5mg/L,细菌敏感率为100%。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0%,但对磷霉素氨丁三醇和呋喃妥因敏感率均为100%。结论:目前中国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仍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整体比例下降,而粪肠球菌比例明显升高。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对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磷霉素氨丁三醇和呋喃妥因对尿标本分离的主要致病菌均具有很好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