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膜的界面结构及其控制

来源 :1998年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磁控溅射氧化镍、钽酸锂等电变色薄膜器件的基础材料研究中得到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薄膜的纳米结构对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具有优异离子注入特性和电变色性能的薄膜,其结构必须控制在纳米尺寸上,并应具有高的晶界体积分数和界面缺陷。通过工艺参数和薄膜的后处理,可以控制晶界结构,按应用需要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设计,而且通过这种控制可实现ITO薄膜向典型的电子电导向离子导电转变。
其他文献
测量纳米Al膜和Ti膜的方块电阻,得到直流电导率,利用WFZ900-D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可见光透射率,研究纳米金属薄膜电导率经典尺寸效应对其可见光透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导率经典尺
研究了利用羰基铁在油中(基础油、二酯、煤油等)热分解,并在氨气氛中进行氮化反应,获得纳米级ε-FeN颗粒。通过界面活性剂使其均匀的分散在母液中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氮化铁
简要介绍了纳米粒子的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设备与工艺,用该法制备的纳米粒子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等。
在高分辨投射电子显微镜中,动态观察了利用电子辐射技术制得的无氧化的铝纳米粒子的接合行为,结果表明:具有十面体结构的铝纳米粒子发生迁移、转动,以{111}面相互平行进行接合,其驱动力
该文根据脆性材料在高压作用下的晶粒碎化效应,提出了在高温高压下直接将大尺寸粗晶材料通过压致晶粒碎化过程压制成块状纳米固体材料的思想,并以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LaCeNdPr)(NiCoMnAl)〈,5〉合金粉
研究了不同含量纳米银掺杂的(Bi,Pb)〈,2〉Sr〈,2〉Ca〈,2〉Cu〈,3〉O〈,x〉块材。DTA分析表明纳米银掺杂使材料熔点降低,加速了高Tc相的形成。磁场下R-T展宽测试表明,纳米银掺杂大大提高了磁通蠕动激活能,其中最
在气体激波管中,利用激波对非晶的直接作用,在微秒量级时间内,成功地将FeBSi、FeMoBSi及FeCuNbBSi等非晶合金转变成为纳米晶,主要化相晶粒平均尺寸在20 ̄60nm范围,晶化相分数>95℅和常规退火晶化比较,激波晶化在晶化
用纳米TiO〈,2〉作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的结果表明:纳米对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聚合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单体在反应后已基本转化安全。
利用脉冲激光蒸发或高温物理升华的方法,制备出纯度极高、直径分布均匀(13nm左右)的硅的一维量子线。光致发光(PL)测量显示,在313.5nm激光激发下,室温下硅量子线具有红绿蓝三色发光。对硅量子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