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在学科建设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 :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要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各国进行战略布局的重要着眼点,它对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及推动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将国际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与本土化教学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应中国的教学改革措施是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关键.
其他文献
文本细读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练习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的备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陌生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利用,根据课堂内容需要选取陌生文本,并予以加工,在课堂上开展阅读话题讨论,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进而掌握文本细读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从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及其内涵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将价值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高校学科建设的绩效评价之中,建立高校学科建设绩效价值评估模型,进而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成效作出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扩大,国家与社会对高等教育投入逐渐增大,相应的对投入产出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对高校教育质量与水平具有了新的要求.学科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其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方法,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吉林省产业结构在历史沿革中形成了产业结构重型化、产业结构内部转换中“非均衡性”特征.同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整体结构不协调,形成了以第三产业相关专业为主导、三二产业专业为主、一产业专业相当薄弱的发展态势.而且,一、二、三产业专业结构与其相应产业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匹配问题,应通过增强专业结构优化的整体意识、创新调控的方式方法、建立“三重”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加专业建设经费等举措,推动专
运用SPSS20.0软件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对四川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及两者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发现农学与第一产业存在强相关、理学和工学与第二产业分别存在中等程度相关和强相关,历史学、文学和哲学与第三产业的相关性为弱相关、不相关甚或负相关.提升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以四川省产业结构转型为依归,建立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动态机制;以宏观调控为抓
麻省理工学院的世界一流大学地位与其众多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学科密切相关.在由最初工程技术学院发展以理工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的过程中,内涵式学科建设理念是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世界一流和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麻省理工学院在学科建设重视通过结构性要素建设彰显学科功能,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学科方向建设、学科队伍建设和学科平台建设三个方面,而教育创新理念、学科制度的规制、学科文化熏陶来保障学科在内涵式建设的实现的基本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困境.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通过对我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的梳理,认为,在多个影响因素中凸显了科技进步与知识分子的因素,来自政府的因素,来自市场的因素的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部分高校认识不到位,不能充分理解和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学科评估进行对比分析,厘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在定位与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涵关系,提出学科建设视阈下应抓住培养目标定位、导师队伍水平提升、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等三个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关键环节.
“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是一流学科建设.由于学科具有自组织、内生性、以及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冲击,一流学科发展需要综合考量历史传统与文化、学术发展、社会需要.而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不同区域、学科发展均以历史传统与文化为基点,学术发展和社会需要形成合理的张力.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是在“学科专业目录”的统一指导下开展,该“目录”发轫于上世纪50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历经6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文件.作为国家层面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在世界高等教育范围内都可谓是独树一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它似乎淡化了自身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角色,反而凸显其知识政策的特性,这便引发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封闭化和同质化问题,不利于培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