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应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2015年福建省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deng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坛紫菜(Pyropiahaita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性大型海藻,在福建、浙江南部和广东北部沿海地区被广泛栽培,年产量占全国紫菜总产量的75%以上。近年来,随着坛紫菜栽培规模的持续扩大,经人工选育的良种种苗供不应求,生产上仍然大多采用未经选育的野生群体后代进行育苗,种质严重退化,对高温等逆境条件的抵抗能力显著下降。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白露节气过后的持续高温和坛紫菜主产区每年10月的高温回暖天气,即所谓的"小阳春"形成逆境,严重影响了坛紫菜生产的正常开展,"高温烂菜"频繁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巨额损失。
其他文献
本实验旨在研究三丁酸甘油酯(Tb)与甘露寡糖(MOS)对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ndus)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分别向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50mg Tb、100mg Tb、150mg Tb、50mg Tb+250mg MOS、100mg Tb+250mg MOS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试验设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菊黄东方鲀(初重为
在(23±1)℃水温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对斑鳜(Sini perca scherzeri)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和初次投喂最佳时间.结果表明:斑鳜仔鱼出膜后2日龄开始摄食外源食物,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7日龄仔鱼油球吸收完毕,进入外源营养期,仔鱼混合营养期仅为3~4d.饥饿状态下,斑鳜仔鱼生长与卵黄囊吸收密切相关,全长基本维持恒定,4日龄出现自残现象,仔鱼身体
为研究羊栖菜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酚浸出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羊栖菜多酚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40%,浸提时间46 min,液料比20∶1,羊栖菜多酚的浸出率为4.048%;粗提液经XDA-7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其纯度为61.86%;羊栖菜多酚对DP
运用电子鼻快速区分不同加工过程鲍鱼的香气差异,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EM-GC-MS)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而揭示不同加工处理鲍鱼主要特征风味的成因,并及时掌握鲍鱼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鲍鱼在不同加工过程中香气的变化,经主成分分析(PCA)发现熟制鲍与生鲍整体风味的差异较小,而液熏鲍与生鲍、熟制鲍的差异较大.通过GC-MS分析,生鲍共鉴定出39种风
对真空和非真空包装不同温度贮藏鲢鱼片的腐败菌群进行研究,为真空包装冷藏鲢鱼片腐败菌群及货架期的确定提供参考.应用16S rDNA V3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温度(4,10,20℃)条件下,真空和非真空包装鲢鱼片的腐败菌群.鲢鱼片贮藏终点的微生物具有多样性,真空包装鲢鱼片的主要腐败菌为少食嗜酵母菌(Zymophilus paucivorans)、假单胞菌属(Pseu
为同时检测海带水解液中的8种降压小肽和酪氨酸,建立一种高效、简单的高效液相反相色谱检测方法.流动相为0.1%三氟乙酸水溶液(pH 2.8)与乙腈按照一定的;色谱柱为Xterra MSC18检测柱,柱温45℃;流速为0.7mL/min,等浓度洗脱;检测波长218nm;检测结果在0.0624μM到0.2365μM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7),回收率在92.17%到120.08%之间.该检测方法
以水解度为指标,以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多种蛋白酶对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的酶解效果,发现复合风味蛋白酶酶解胶原蛋白的效率最高.使用Plackett-Burman试验从温度、底物浓度、溶液pH、加酶量以及酶解时间5个独立参数中筛选影响酶解效率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酶解温度、溶液pH以及加酶量E/S.以这三个因素为自变量,以胶原蛋白水解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复合风味蛋白酶制备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低聚
为获知高温胁迫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连江群体和大连群体的抗氧化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的影响.在不同水温(15、18、21、24、27、30℃)条件下,制备仿刺参连江群体和大连群体的体腔和内脏团提取液,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
拓展湾外近岸海域发展名贵水产品养殖,是承接港湾过度养殖生产转移、减轻港湾海域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调整海洋渔业结构、发展现代渔业的迫切需要,为此,首先必须解决台风巨浪对养殖设施的破坏问题.开发沉箱养殖技术,可利用波浪水深迅速衰减的自然规律"躲避"台风巨浪破坏,是降低湾外海域养殖设施投资成本、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本文报道在平潭岛澳前镇海坛湾外开放性海域开展沉箱养殖赤点石斑鱼试验及其抵御2015
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国内海洋观赏鱼虾市场,降低对野外种群的过度捕捞,我们采用室内循环水系统的养殖模式,进行海洋观赏鱼虾筛选、亲鱼培养和规模化苗种生产。目前已经从物种多样性和观赏性均极高的珊瑚礁鱼类和虾类中筛选了5种雀鲷科鱼类(眼斑双锯鱼、海葵双锯鱼、白条双锯鱼、克氏双锯鱼、棘颊雀鲷)和2种藻虾(薄荷虾、条纹清洁虾)。眼斑双锯鱼、海葵双锯鱼和棘颊雀鲷的繁育技术已经建立完善,达到规模化生产,并培育了多个优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