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新型孝伦理的构建

来源 :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sda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的现实要求重视构建新型孝伦理,使其发挥家庭养老功能.构建新型孝伦理应该秉持如下正确态度.批判继承传统孝伦理;坚持时代性与文明性相契合;普适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和谐性相联系.新型孝伦理的主要内含在看来主要是:1.人格平等、2.珍惜生命、3.精神供养、4.节约丧祭、5.代际和谐、6.孝亲敬老.何以构建新型孝伦理?完善孝道法律法规,实现孝道法律化;健全养老保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新型孝伦理意识;注重家庭伦理建设,提倡父母言传身教;培养感恩意识,加强个体自律.
其他文献
川西夫子刘沅,应世乾嘉道成,六代家学渊源,八年明师亲授,圭臬二帝三王,归宗老孔圣学;汇通三教真源,发明天良一贯;恒解四子六经,详注孔孟圣典;开创法言道坛,穷究天人之际;太极
《春秋》学是宋代学术中的显学,学术史上对宋代《春秋》学的梳理和研究,多以孙复的《春秋尊王发微》为始,对宋代自建国至庆历初八十余年的《春秋》学则鲜有论述.这段时期的《
会议
儒、道、佛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三教的思想与文化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儒学自汉武帝始,一直处于"独尊"地位,但本土的道教与外来的佛教不断发展壮大,晋魏时,儒、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中的"孝"文化的地位尤为突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需要汲取"孝"文化的精髓和理念.本文以《论语
《孝经》学是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下经学研究正呈向上之势。历来研究孔颖达者,很少关注其《孝经》学,盖因文献不足微也。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孔颖达之前有《孝经郑注》、《孝经孔
在历史发展中,不同的学者对"儒"给予了不同的理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再到隋唐,进而宋明,儒者虽然具有某些共同点,但也被赋予了不同的特征.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颜元,具有坚定的儒
会议
《大学》原来是西汉戴圣所传《礼记》的第四十二篇,被南宋的朱熹(1130-1200)从《礼记》中与另一篇《中庸》一起抽出,作为《四书》中的前两篇,成了儒家最神圣的经典.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四川出现了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特立独行的儒学大师,世人尊称他为"川西夫子",后人评价他为思想家、教育家、慈善家,他是历史上少有的遥承孔孟思想的学问大家
形成于7-9世纪的东亚儒学文化圈,在20世纪中期之后,随着东亚各国经济的次第发展,即被再次提出,重建辉煌.这表明,在东亚经济迅速发展之际,东亚各国再次面对共同的文化传统与现
会议
儒家文化内涵深邃,文明久远,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佼佼者.它诞生于春秋时期,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几千年来,其历经沧桑,屡经波折波折,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