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孝经》学片论--以郑玄为参照

来源 :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jing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经》学是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下经学研究正呈向上之势。历来研究孔颖达者,很少关注其《孝经》学,盖因文献不足微也。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孔颖达之前有《孝经郑注》、《孝经孔传》,在他之后有唐玄宗《孝经注》及邢是疏。而隋刘炫《孝经述议》又从日本回传。《孝经》学的发展在六朝隋唐之际可以说我们是所知甚少。而孔颖达《五经》正义正是使唐代经学定于一尊的重要著作,故其本人对《孝经》的看法与注解在当时亦当有一定影响。若能据现有传世文献对孔颖达的《孝经》学进行一番勾勒,必定能对认识这一时期的《孝经》学发展有极大帮助。
其他文献
《经义述闻》是乾嘉时代出色的学术著作,但是限于时代和社会的因素,其中亦有一些不可通之处.文章就《经义述闻》"如五器"条中对"五礼"的阐释进行重新探讨,通过文献的梳理,发
董仲舒立足于汉代政治的需要,在广泛吸收当时各家学说基础上对儒家经典及孔子思想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构建了一个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庞大儒学体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一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不止有一条道路选择,而自觉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特别是从中国儒学那里获得滋养是不可缺失的路向选择.知道,中国儒学向来注重独立人格的培
在中国高等教育商科改革与人才培养中,实施新儒商工程,培养新时代儒商,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向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既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
本文旨在就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学术风气的出现,到实事求是作为重要治学思想的历史发展,再到实事求是升华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一源流疏理.全文重点在于对实事求
汉书景十三王传曰:"河间献王德,以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
会议
川西夫子刘沅,应世乾嘉道成,六代家学渊源,八年明师亲授,圭臬二帝三王,归宗老孔圣学;汇通三教真源,发明天良一贯;恒解四子六经,详注孔孟圣典;开创法言道坛,穷究天人之际;太极
《春秋》学是宋代学术中的显学,学术史上对宋代《春秋》学的梳理和研究,多以孙复的《春秋尊王发微》为始,对宋代自建国至庆历初八十余年的《春秋》学则鲜有论述.这段时期的《
会议
儒、道、佛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三教的思想与文化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儒学自汉武帝始,一直处于"独尊"地位,但本土的道教与外来的佛教不断发展壮大,晋魏时,儒、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中的"孝"文化的地位尤为突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需要汲取"孝"文化的精髓和理念.本文以《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