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断裂的三维问题研究及进展

来源 :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4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断裂力学从二维理论到三维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并主要介绍近几年我们课题组在三维断裂力学领域所做的一些工作,包括三维裂端场的多参数表征方法研究,高温蠕变情况下的三维裂端场的特征及表征方法研究,裂端三维等效厚度概念的提出及理论和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表层强化处理是一种提高材料疲劳性能的有效途径.表面机械碾磨方法,是近年出现的一种表面强化新工艺.它能够在试样表面,制备出具有纳米晶、亚微米晶、以及变形层的梯度表层结
磁电弹复合材料具有压电压磁的特点而被用于制作传感器等智能元件,在这些元器件中经常遇到界面端或切口问题,切口处由于易产生较高的奇异场而导致机械失效或电介击穿致使器件
采用低周疲劳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挤压铸造Al-5.0Cu-0.4Mn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和疲劳断口形貌特征,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进而给出了不同压力下的疲劳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挤
弥散核燃料元件由弥散核燃料芯体和包壳组成.弥散核燃料芯体是由核燃料颗粒弥散地分布于惰性基体之中构成的复合燃料.弥散核燃料元件具有高燃耗和高热导,在先进核反应堆和核
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其高强度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飞行器、风力发电机叶片和工程材料中.在结构设计中,这种复合材料层板往往用高强度胶粘结在一起,这种结构在
柴油机气缸盖工作环境恶劣,受力情况复杂,容易发生疲劳破坏.大量工程实际表明,在气缸盖疲劳危险部位中,气门之间的鼻梁区部位最容易发生疲劳破坏,常以贯穿性疲劳裂纹的形式呈
由于从材料内部晶体结构塑性变形,到裂纹初始萌生、扩展及至疲劳断裂的整个发展过程均伴随有声发射现象,因此近年来声发射技术作为应变监测的一个互补手段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疲
工业用时效铝合金断裂行为与微观组织之间的关联一直是业内研究的焦点.在各种冶金影响因素中,粗大结晶相颗粒被认为是影响铝合金延性断裂极为重要的特征微观组织之一,通过大
会议
基于Lekhnitskii方法,本文研究了含椭圆孔无限大磁电弹层合板的圆柱弯曲问题.应用Kirchhoff理论,假设电场、磁场或电位移、磁感应强度沿厚度方向上呈线性分布,并利用Mushheli
先进焊接工艺在飞机中的应用是实现结构减重和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导致的材料微观结构改变对裂纹扩展的影响耦合在一起,而残余应力与焊接工艺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