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立人体与结构侧向相互作用模型及力学参数研究

来源 :2016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2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静立人体与结构侧向振动耦合系统的模型及力学参数。使用弯曲振动模型模拟静立人体,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人体-单自由度结构耦合系统侧向振动微分方程,分析了不同人体与结构的频率比、质量比及人体阻尼比时系统的耦合特性,实测了系统的频响函数,从而反演识别人体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实测的人体振型与弯曲振动模型理论振型有差异,人体是个复杂的动力系统。
其他文献
微震信号含有丰富的煤岩物理信息,它反应了煤岩的应力状态、变形破裂演变过程等重要信息。本文是基于ESG 微震监测系统来完善波形初至拾取的方法。从系统自主识别的不准确再次回归到人工识别,主要通过观察波形特征、累计能量图以及监测到的信号频率等信息为方法对波形进行准确的P 波以及S 波的拾取,从而便可以让工程人员根据拾取后波形特征的信息对该事件发生位置进行精准的定位。本文以黑龙江七星矿煤岩破裂的微震信号为
煤体的力学参数是研究煤体物理性能的重要依据,但其获取较为繁杂,而坚固性系数是衡量煤体抵抗外在荷载破坏能力的一项综合指标,且易于实验测得.基于此,针对4种不同硬度的典型煤样,开展了坚固性系数(落锤法)测试、单轴抗压测试和巴西劈裂测试,分别获得4种煤样的坚固性系数值和力学参数值,通过分析研究煤体力学参数与煤体坚固性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煤体抗压强度、体积模量随坚固性系数增大呈指数增大,抗拉强度、弹性模
本文主要对不同地应力的煤体钻孔损伤区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数值解与解析解的对比结果表明:在煤体坚固性系数f=0.51和侧压系数λ=1.0的情况下,随着地应力不断增大,虽然煤体三个方向上的损伤距离存在一定差异,但煤体钻孔损伤区半径Rp整体变化趋势是不断增大;煤体钻孔损伤区半径Rp的数值解和解析解相对吻合且不断增大,且都近乎呈线性关系.
提出利用防振锤抑制斜拉桥拉索振动。分别建立了拉索和防振锤的运动方程,并采用振型叠加法建立与其对应的广义坐标方程,采用状态空间法建立与其对应的状态方程,运用SIMULINK 仿真系统对拉索进行了动力仿真分析。设计了相应的室内试验,进行了拉索-防振锤组合系统试验,并利用SIMULINK 对试验进行了相同参数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防振锤抑制拉索的振动是有效的,利用防振锤装置抑制超长拉索
通过3 个穿斗式木结构边节点和3 个中间节点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穿斗式直榫节点的静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得到了节点的破坏特征、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强度、刚度退化规律与耗能等性能。研究结果为我国穿斗式结构的设计、评估、加固提供了理论依据。
针对正交异性板铺装层开裂破损和钢桥面结构疲劳开裂问题,提出了钢-配筋UHPC 轻型组合桥面结构。通过组合板横向弯拉试验得出:正弯矩试验构件承载力明显优于负弯矩试验构件,在非线性阶段,随着配筋率的增大,构件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大,钢-配筋UHPC 组合板具有良好的延性;钢-配筋UHPC 轻型组合桥面具有较高的横向抗裂能力;减小纵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能有效提高构件的开裂应力;根据法国UHPFRC-201
基于基础阻抗与粘弹性阻尼器频率相关的动力特性,在频域中建立了考虑土-结相互作用(SSI)的粘弹性框架减震结构的动力模型,采用随机振动理论对结构体系进行抗震研究。考虑地基-土体运动相互作用对输入地震动的影响,对自由场地功率谱进行修正得到了基础底部水平有效输入功率谱和回转有效输入功率谱。以结构层间位移角作为控制参数,基于首次穿越原则,定义了结构的失效概率。根据工程实例选取了10 层及20 层典型框架结
近几年随着传感技术、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振动信息的损伤识别已经成为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SHM)与损伤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信号处理技术是任何基于振动的结构健康监测(SHM)的核心组成部分,信号处理过程的目的就是提取振动信号中微小的变化,以此来识别、定位和量化结构损伤程度。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应用在结构健康监测(SHM)领域的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各类方法的基本思想原理、优缺点。
为了研究爆炸荷载作用下CFRP 管直径比(CFRP 管外径与钢管内径的比值)对简称SCCC组合柱动力响应的影响.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CFRP 管直径比,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 建立有限元模型,由LS-DYNA 提供的炸药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实现爆炸荷载的施加,运用多物质流固耦合法描述爆炸过程.经数值模拟,CFRP 管直径比为0 的构件,核心混凝土破坏最严重,测点最大
提高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是基于性态设计的核心目标。利用OpenSEES 分别建立三个不同设防烈度下的三层五跨的RC 框架结构,根据相应的选波原则选取地震动,同时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和结构的不确定性,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匹配成相应的地震—结构模型集。选取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的反应指标,以峰值加速度PGA 为横坐标,结构失效概率为纵坐标,建立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RC 框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