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粘弹性减震结构失效概率的参数化分析

来源 :2016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_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基础阻抗与粘弹性阻尼器频率相关的动力特性,在频域中建立了考虑土-结相互作用(SSI)的粘弹性框架减震结构的动力模型,采用随机振动理论对结构体系进行抗震研究。考虑地基-土体运动相互作用对输入地震动的影响,对自由场地功率谱进行修正得到了基础底部水平有效输入功率谱和回转有效输入功率谱。以结构层间位移角作为控制参数,基于首次穿越原则,定义了结构的失效概率。根据工程实例选取了10 层及20 层典型框架结构体系,数值分析了结构在不同初始附加阻尼比,基础埋深比及土体剪切波速下的随机地震反应极其失效概率。研究表明,随着土体的变软,阻尼器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控制效果将有所减弱,对于长细比较大的20 层结构,其控制效果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对于软土地基上高层建筑的消能减震设计,SSI 效应的影响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结合南京地区多座国省隧道的现场检测资料,本文提出了高铁隧道检测监测大数据的统计分析,选取对隧道稳定性影响较大的病害之一衬砌厚度作为分析对象,关联分析不同位置、不同围岩条件下衬砌厚度对隧道结构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对以后加固修复病害提供可靠依据。数值分析也表明,隧道衬砌缺陷普遍存在于拱顶、拱腰及边墙的位置,其中拱顶和拱腰处最为严重。
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经过作者的组织、综合和评价,阐述了混凝土隧道结构损伤与灾变的研究动态。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搜索整理已有的文献资料,了解混凝土隧道结构损伤与灾变研究的动态。(2)在分类整理的前提下,阐述了火灾、爆炸、地震和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隧道结构损伤与灾变研究动态。(3)根据研究动态和发展现状,做出了评论性意见,指出了研究成败的原因,并且预测了未来混凝土隧道结构损
在解决的铰接板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的问题中,针对计算工作量较大,查表时容易出现错漏,以及通过查表计算时遇到的板桥数目的限制等问题,运用所学的铰接板法的计算原理,结合相关参考文献,采用matlab 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在避免遇到传统计算中遇到问题的同时,求得准确的结果,并且表现出新的优势。文章后采用三个相应的工程算例进行了验证,不仅证明该程序适用于铰接板梁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不受板块数限制,同时又为进一
根据G45 通辽至下洼段桥梁检测的资料,对176 座桥梁桥面铺装层裂缝进行统计,分析四种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得出横向裂缝占比过高主要是低温造成的结果,以供养护人员参考。
微震信号含有丰富的煤岩物理信息,它反应了煤岩的应力状态、变形破裂演变过程等重要信息。本文是基于ESG 微震监测系统来完善波形初至拾取的方法。从系统自主识别的不准确再次回归到人工识别,主要通过观察波形特征、累计能量图以及监测到的信号频率等信息为方法对波形进行准确的P 波以及S 波的拾取,从而便可以让工程人员根据拾取后波形特征的信息对该事件发生位置进行精准的定位。本文以黑龙江七星矿煤岩破裂的微震信号为
煤体的力学参数是研究煤体物理性能的重要依据,但其获取较为繁杂,而坚固性系数是衡量煤体抵抗外在荷载破坏能力的一项综合指标,且易于实验测得.基于此,针对4种不同硬度的典型煤样,开展了坚固性系数(落锤法)测试、单轴抗压测试和巴西劈裂测试,分别获得4种煤样的坚固性系数值和力学参数值,通过分析研究煤体力学参数与煤体坚固性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煤体抗压强度、体积模量随坚固性系数增大呈指数增大,抗拉强度、弹性模
本文主要对不同地应力的煤体钻孔损伤区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数值解与解析解的对比结果表明:在煤体坚固性系数f=0.51和侧压系数λ=1.0的情况下,随着地应力不断增大,虽然煤体三个方向上的损伤距离存在一定差异,但煤体钻孔损伤区半径Rp整体变化趋势是不断增大;煤体钻孔损伤区半径Rp的数值解和解析解相对吻合且不断增大,且都近乎呈线性关系.
提出利用防振锤抑制斜拉桥拉索振动。分别建立了拉索和防振锤的运动方程,并采用振型叠加法建立与其对应的广义坐标方程,采用状态空间法建立与其对应的状态方程,运用SIMULINK 仿真系统对拉索进行了动力仿真分析。设计了相应的室内试验,进行了拉索-防振锤组合系统试验,并利用SIMULINK 对试验进行了相同参数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防振锤抑制拉索的振动是有效的,利用防振锤装置抑制超长拉索
通过3 个穿斗式木结构边节点和3 个中间节点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穿斗式直榫节点的静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得到了节点的破坏特征、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强度、刚度退化规律与耗能等性能。研究结果为我国穿斗式结构的设计、评估、加固提供了理论依据。
针对正交异性板铺装层开裂破损和钢桥面结构疲劳开裂问题,提出了钢-配筋UHPC 轻型组合桥面结构。通过组合板横向弯拉试验得出:正弯矩试验构件承载力明显优于负弯矩试验构件,在非线性阶段,随着配筋率的增大,构件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大,钢-配筋UHPC 组合板具有良好的延性;钢-配筋UHPC 轻型组合桥面具有较高的横向抗裂能力;减小纵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能有效提高构件的开裂应力;根据法国UHPFRC-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