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生菌发酵产物对苹果中链格孢霉抑菌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链格孢霉是一种能够引起苹果腐烂型霉心病的真菌。感染霉心病的苹果果肉发苦,易腐烂,不能长期储存。本研究从腐烂的苹果中分离筛选出链格孢霉菌株,于28℃下用查氏培养基进行培养,并研究其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从银杏果中分离纯化得到银杏内生菌,用肉汤培养基于28℃下进行培养。研究了银杏内生菌发酵产物对链格孢霉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同时本研究对经银杏内生菌发酵产物处理的链格孢霉培养液的电导率及链格孢霉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研究。在实际应用方面,将银杏内生菌发酵产物均匀涂抹于新鲜苹果上,并人工接种链格孢霉,结果表明银杏内生菌发酵产物对链格孢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本研究测定了涂抹发酵产物的苹果的成分及细胞结构。
其他文献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4,7,10,15,25,30℃)下三文鱼中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生长的异质性情况.选取4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分别来自于淡水、海水和临床菌株,采用修正的Gompetz模型Baranyi and Roberts模型进行拟合得到生长动力学参数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根据来源不同发现不同的贮藏温度下淡水生菌株μmax值都大于海水生菌株;其中低温(4,7,1
目的 了解我国大学生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现状及观点态度并提出建议.方法 对我国30个省市共计3000个家庭随机进行转基因食品相应的问卷调查;利用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率为39.4%;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率为29.2%,男性与女性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差异(x2 =51.7,P<0.05);大学生对于转基因食品所持态度普遍保守,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于
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品中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易形成生物被膜而使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显著增强.本实验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探究了致病性(22株)与非致病性(17株)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在不同温度(15℃,25℃和37℃)下的动态形成过程.结果表明,25℃是生物被膜形成的最适温度,主要是因为25℃时细菌鞭毛运动性强,促进了胞外多糖等物质的分泌而形成大量的生物被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5
大肠杆菌作为一种致病菌,会导致鱼类制品原料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大肠杆菌在鱼鳞表面形成被膜的动态过程、酸性电解水对其清除作用以及酸性电解水对生物被膜内的大肠杆菌的杀死作用。本次研究主要运用了扫描电镜、提取生物被膜的主要成分以及活菌计数方法来表征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大脑杆菌可以在鱼鳞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电解水对鱼鳞表面的大肠杆菌被膜具有清除作用;酸性电解水对生物被膜里面的
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植物免疫及植物糖生物学是新兴学科和国际热点研究领域,糖链植物免疫诱导剂能显著提高植物免疫力,是近期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将对食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植物免疫诱导剂是一类新型生物农药,它可以提高植物免疫力,不仅表现在激发植物免疫抗病性,还诱导植物抗寒、抗旱性,与化学农药混用,大大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降解农药残留能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
拉曼光谱技术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技术可用于分析生物被膜胞外聚合物的化学成份。本文以首要食源性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在玻璃材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为研究对象,用拉曼光谱技术分析了胞外聚合物的化学成分,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细胞的粘附(12 h)、生物被膜生长(12 h-36 h)、生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以甘露糖为还原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对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免疫活性的影响.通过将鲢鱼重组小清蛋白(recombinant PV,rPV)和甘露糖混合物在干熟条件下(100℃)反应100 min制得糖化的rPV.采用Tricine-SDS-PAGE和Dot-blotting分析糖化前后rPV的聚合特性、免疫活性及消化稳定性的变化;采用圆二色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糖化
近年来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双酚A、矿物油、荧光增白剂以及多环芳烃等所引起的食品安全与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食品相关产品尤其是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得到了各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风险评估机构和各相关利益单位的广泛关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非有意添加物主要来源于在食品接触材料生产过程中所添加的生产助剂、添加剂、副反应产物和降解产物,甚至还包括后期与食品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应产物。由于这类物质的来源复杂性和检
本研究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体外模型,探究低浓度双酚A(BPA)和双酚S(BPS)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及其脂代谢作用途径.试验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油红0染色法分析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Realtime PCR法检测LFBE对脂代谢关键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两种双酚物质均能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生长,但当其浓度超过100 μmol/L时,二者都能显著抑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产品之中,被视为全球范围内腹泻类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抗生素在农业和医疗体系中过度或不规范的使用,导致了副溶血性弧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其在自然环境与临床环节中广泛传播,对水产品安全和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现阶段,耐药性副溶血性弧菌已经成为国内外食品安全急需解决的焦点、